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富士康“內迁”的思维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0-07-01 08:36:20  


 
新闻链接:

富士康內迁能否成为潮流?

 来源:上海商报 作者:郁慕湛 2010年06月30日

  经过“12跳”和随后将员工工资上调一倍以后的富士康,正准备将一部分苹果装置的生产从深圳转移到天津和河南。据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的发言人近日表示:“我们很快会在重庆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吸引企业“安营扎寨”或转移的不仅仅是低廉的劳动力和低价的生产要素等硬性成本,优良的市场环境和到位的政府服务等隐形成本同样重要。

  5月18日,富士康重庆工厂製造出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些台湾合同製造商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在中国大陆分散设厂。目前,许多製造商已经在江苏、江西、四川、山东和辽宁等省开设了工厂。有迹象表明,中国沿海地区的加工製造业正在向中西部转移,中国劳动力也正在向中西部转移。

  继富士康加薪以后又有一系列企业通过罢工得到加薪,一些还未加薪的企业现在压力已经很大了,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加薪势所必然,换句话说,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势所必然。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改革重新启动,人民币小幅升值也眼看成为事实,沿海地区的加工企业不得不面对双重压力。

  企业或是升级换代,创造更大利润;或是迁移中国內地,保持低成本运转。江苏的工资水平只有上海的86%,山东和山西的工资水平分别只有上海的82%和76%;而重庆的工资水平只有上海的61%。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迁往中西部地区,其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是明显的。

  如果因为中国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因为底层员工薪酬的大幅提高,因为人民币小幅升值,而能使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升级换代,能使劳动密集型企业內迁,那无異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这完全符合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底层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不过,像富士康那样的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是否能夠成为潮流,现在还不能肯定。因为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底层员工薪酬的大幅提高和人民币小幅升值,为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的並非只有升级换代和迁往中西部地区两个出路,那些受到压力的企业可以迁往比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国外去,甚至可能倒闭关门。

  企业的各种选择都取决于效益和利润。对于那些没法升级换代的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之所以不愿迁往中西部,多半是因为那裡的企业生态环境远比不上沿海地区,也就是说在那裡节约下来的劳动力成本抵不上由此而上涨的企业生存成本。

  企业生态环境成本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物流服务成本,二是市场环境成本。沿海地区物流及服务条件已经成熟,成本相对小;內地除了距离港口远而运输成本高,还有各项服务条件还不成熟,合作成本会高出很多。

  如果说物流服务成本提高,一般企业还是能夠承受的话,那么內地一些缺乏法治、诚信的市场环境就常常会使投资者望而却步。有些地方官员没有长远眼光,把投资者当作送上门的肥肉狠宰。这就成为企业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风险。面对这样的风险,有几个投资者敢于冒险向前?

  所以,要达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劳动力转移的目的,仅仅由政府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支持底层员工加薪及小幅升值人民币,那是不夠的。必须遵守市场规律,而政府的职责是建设尤其是建设和完善中西部市场环境,以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力的转移。(作者系本报首席评论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