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滬港“瑜亮情結” 香港如何化解

http://www.CRNTT.com   2010-07-28 10:28:32  


 
重要的不是擔憂上海的成長 

  作為一個超大經濟體,中國完全可以有兩個金融中心構成的組合,比如美國既有紐約,也有芝加哥。香港與上海也同樣可以互補。初期,上海作為境內人民幣結算中心,香港則可作為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待人民幣完全可兌換之後,香港可走倫敦模式,靠高效的市場體系吸引全球資金;而上海則走紐約模式,以龐大經濟體作後盾。目前香港和上海金融中心建設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兩者各有優勢和不足。香港作為相對成熟的市場,有助市場參與者獲得較高的市場流動性、較具競爭性的定價及更可靠的操作,因而可望吸引金融活動進一步匯聚;上海則擁有國家積極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政策聚焦優勢,較強的綜合經濟實力;以及作為內地金融改革的龍頭,在匯聚全國資金和人才,輻射全國經濟腹地方面具有優勢。對香港來說,上海要崛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是不可避免的現實。重要的不是如何擔憂上海的成長,而是如何加強兩城的金融業滲透和市場聯網,為與上海建立分工合作關係打下基礎。事實上,香港與上海兩地早已在本年一月簽署了《加強滬港金融合作備忘錄》,滬港只有加強合作,才能雙贏。比如,有人提出,未來上海以人民幣產品為主,以現貨產品為主;香港以美元、歐元為主,以衍生品為主;也有人提出,資本市場可以嘗試滬港交叉掛牌,H股上市的股票同時也可以在上海交易所掛牌。不管怎樣,通過合理佈局,實現兩地優勢互補,創造雙贏,大有機會。 

香港人不要自亂陣腳 

  新加坡、台灣、韓國等周邊地區,在金融海嘯後競爭力迅速恢復和增長,主因是發展多元化的產業。新加坡大舉發展生物科技、藥物產業,令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將擴張13%至15%;韓國、台灣同樣有具優勢的高增值製造業,為經濟提供強勁增長力。香港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所以儘管在金融海嘯後經濟出現反彈,但主要因股市樓市的飆升所致,而且本港偏重金融的產業結構,缺乏抗逆能力,令本港經濟經常大起大落。上海硬件是有的,但軟件仍待發展,而且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標,香港仍有優勢。化解“瑜亮情結”香港之“結”,香港人必須自強,不要自亂陣腳。上海在多方面的建設都有後來居上之勢,香港有必要居安思危,檢討不足,從上海的快速發展吸取寶貴的經驗,扭轉龜兔賽跑的被動局面,努力提高效率,加快自身發展速度。香港應善用在大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和兩岸四地經濟融合中的優勢,勵精圖治籌謀發展,改變“龜兔賽跑”局面,避免在激烈競爭中被淘汰。(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