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際金融監管新趨勢與中國的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10-08-02 07:47:08  


 
  堅持加強國際協調與推進國內改革相結合。積極主動參與危機後國際金融新秩序重建,但要防止出現“一人生病大家吃藥”。強調國際監管核心原則和標準的一致性,但應充分考慮不同國家金融市場的差異性,提高金融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堅持互利共贏原則,積極參與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監管標準、國際金融機構改革,提高在國際金融新秩序建立過程中的知情權、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根據國際化的長期趨勢,主動推動國內相關方面改革;採用國際通用語言解釋國內政策,及時化解國際上傳遞的“改革”壓力。

  堅持官方推動與民間推動並行。目前,中國大型金融機構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顯著增強,並與主要國際金融組織、外國監管當局、大型國際金融機構建立了溝通交流機制。鑒於民間推動更容易被接受,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國際交往活動可成為國家金融外交的有益補充,成為執行國家戰略的重要力量。政府和商業性金融機構應加強協調配合,從不同角度共同維護中國利益。

  堅持業務創新與風險管控並重。金融衍生產品的過度創新是造成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但與發達國家不同,中國金融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金融產品創新不足、盈利來源單一。因此,既要避免因過度監管壓抑金融創新,又要避免因監管不足導致金融風險。在繼續注重風險控制、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加強業務創新,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方向。

  堅持深化銀行改革與推進銀行國際化相結合。參與國際金融新秩序重建,需要國際性的本國銀行。儘管危機後國際監管總體趨嚴,但部分國家對外資銀行准入政策有所鬆動,市場進入壁壘相對降低。推動中國銀行國際化,有利於服務和促進中國企業“走出去”,有利於抓住國際技術和產業結構調整機會促進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有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於中國參與國際金融新秩序重建。受益於穩健經營和審慎監管,目前中國銀行總體實力與國際排名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在國際化發展方面具有明顯的資本優勢、流動性優勢和估值優勢。應將推動中國有條件的銀行國際化、提高中國金融全球服務能力提升到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認識。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