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英“申遺”的兩種不同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0-08-13 10:41:13  


 
  “中國丹霞”項目號稱花費十幾億,廣東丹霞山光為對環境整治就貸款1.2億,湖南山花費的成本第一。湖南建設廳副主任王曉良透露,“把一條省級公路的17公里遷出景區就動用了幾個億”。“申遺”資金來自地方財政、省級財政和國家財政,但“有國家撥款的2000萬”。當地一名管理處人員坦言,“幸虧申遺成功,不然欠下的債恐怕我們這輩子都還不完”。(據《每日經濟新聞》) 
 
  而“世遺”申請下來後,按照國家旅遊局規定的國家標準,景區只需撥出門票收入里僅10%用作保護。更多的投入,則花在諸如將民居修成“和風景相協調”風格等地方。 
 
  英國:基金會注資“申遺”,發彩票收會費多渠道融資保護 
 
  無可否認,充足的資金對“申遺”和遺產保護,都必不可少。40萬英鎊是項目成功“申遺”的平均資本,而“世遺”景區年均運營費用約為60萬英鎊。在蘇格蘭的Colchester,“申遺”項目組正在積極游說,希望得到市政廳注資啟動申請項目。事實上,據英國政府委托普華進行的審計報告顯示,英國大多數城市“申遺”時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地方財政撥款和各種(官方和非官方)基金會。 
 
  英國國內有各種長期致力於自然景區和歷史遺跡保護的機構,他們一方面就依靠多渠道資金維持運營,另一方面不時為各種遺跡提供資金(不僅是“申遺”項目)。如長期與文化部合作的Historic Scotland,則通過發行彩票、收取會員費和遺址門票,以及從事農業經營等與遺產物境有關的經濟活動中籌得常規資金。在對“世遺”項目的後期保護上,英國國內的大型慈善機構和基金會(如National Trust)往往更願意出錢。


  結 語:“視古跡如寶”的歐洲人,習慣於將保護遺跡與保護歷史、維護國民榮譽感聯繫起來,經濟效益更多是一種現實考慮而非目的本身。在中國,申請“世界遺產”卻已幾乎等同於“發展旅遊經濟”,“申遺”甚至已成為一些地方政府“破釜沉舟”。經濟先行的思路下,保護成了“申遺”的副產品,貸款申請、賣票還債的做法也變得不足為奇。    
 
  (來源:網易評論《另一面》2010年8月13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