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人為何缺乏常識

http://www.CRNTT.com   2010-09-01 13:39:33  


 
  要想“未斷奶”的人具有多少獨立意識,並且由此凝結成一種健康的社會“共識”,是不太實際的想法,否則,托馬斯.潘恩也不會在1776年匿名發表名為《常識》的著名小册子。當時的北美,就被英國認為是自己的“兒女之國”,英國政府為北美的人民打點一切,北美人民因為思想上那點殘存的“戀母”情結,還沒有堅定地決定脫英獨立。於是,在發表對北美形勢的意見時,他寫道,“英王和他的一夥幫閑陰險地採用‘父母之邦’或‘母國’這種詞,含有卑鄙的天主教意圖,想利用我們輕信的弱點讓我們相信他那不公正的偏見。”

  潘恩的文字,意在讓北美的人們與英國“斷奶”而相信自己的理性與意志。他認為,即使說北美有所謂的父母之國的話,那也應該是信奉人類理性的歐洲而不是高呼“天佑女王”英國。結果,此言一出,北美人民積極響應,《常識》一書也火到不行,幾乎到了人手一册的地步。潘恩早在數百年前就知道,有“父母之邦”必有“父母之官”,要想民衆從“爹疼娘愛”的蒙昧下解脫出來,就得和“父母”說再見,宣揚人們獨立思考、自己做主的意識,或曰,常識。

  最近,英國首相卡梅倫呼籲“小政府,大社會”,將政府的權利部分下放給民間組織和社會力量,人民的問題留待民間自己去解決。此舉固有為政府節省財政開支之權益之意,但以長遠計,又何嘗不是信任民智,啓發常識的改革之舉?這體現出一種對於人類智慧的信任,相信人從全能的政府庇護下脫離出來,也能夠獨立地生活,而且會活得更好。說到底,常識不是鈣,吃兩片藥就能補。它是經由人們的生活共識逐漸形成的,不是任何人賦予或者教導出來的。

  是為常識。

  作者:孫驍驥 來源:2010年09月01日世紀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