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東歐吉普賽人營地探訪

http://www.CRNTT.com   2010-09-14 12:31:20  


 
  社會邊緣人的尊嚴

  在塞爾維亞,可以見到很多吉卜賽人(羅姆人)小孩乞討。一個舉辦婚禮的教堂外面,一些吉卜賽人(羅姆人)一早等在門口,向來賓討錢。也許他們膚色比較黑,或者是身上的衣服很不合體,這樣一群人在衣冠整齊的來賓間,那麼顯眼。在乞討的人群中,也有成年男子抱著小孩的。似乎是一家人,父母加上五個小孩。像這樣的謀生方式,在任何一個社會都不會被主流人群接納的。

  不過,現場也有另外一類吉卜賽人(羅姆人),他們是樂師。穿著筆挺的西褲,雪白的襯衣,吹著程亮的小號,拉著手風琴。當新人來到時,奏樂助興。這也是靠手藝謀生了。在他們身上可以見到能歌善舞的吉卜賽人(羅姆人)的影子。

  據報道,在東歐的吉卜賽人(羅姆人)多從事乞討,演藝等行業。男人以販賣家畜、馴獸、補鍋(黑白鐵匠)和充當樂師為業。婦女從事蔔筮、賣藥、行乞和表演等行業。

  我來到這個陌生的營地的時候,也帶著小心翼翼防備的心態。早在若干年前,筆者的朋友就告誡我“小心吉蔔賽小偷”。而他們對於我這樣的不速之客,似乎也小心翼翼。村長的兄弟還把我的相機要過去看看,並逐張看了相片,我慶幸之前沒有拍照,免得被他們以為我是來窺探什麼的。同時也有點擔心,因為之前看到的一些對吉卜賽人(羅姆人)的負面報道,有點擔心他們把我的相機拿走。後來證明我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這時,一個小孩凑過來要錢,被他們喝止了。他們也有自己的尊嚴,即使他們從事的是廢舊物品的搜集和整理。我是他們的客人,不是他們小孩討生活的對象。

  艱難的族群融合

  這個吉蔔賽群落的年輕人有著追求時尚的一面。村長十幾歲的兒子,穿著牛仔褲,合體的T恤,帶著耳環,是一個很帥的少年。村長的妹妹在客人來到時,特意化了妝,而她的穿著可以用“潮”這個字來形容。

  徵詢了他們意見後,給他們拍照,一個五歲左右的小女孩也和中國的小孩一樣,擺出剪刀手。他們也有著世界上大部分人所具備的審美情趣。

  其實,對於這樣的族群,不管是文藝作品中對於他們的傳奇化,或是社會輿論的妖魔化,都是源於這樣一個族群採用了和周圍族群不相同的生活方式,而他們的族群相對固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經歷了幾百年後,又很難融入周圍的多數民族。他們為了生存所採取的一些謀生手段,又加重了當地主流社會對他們的成見,在這樣有成見的雙邊交往中,更加固化了社會上對吉卜賽人(羅姆人)的刻板印象。

  在歐洲的其他地方。吉卜賽人(羅姆人)也在為自己獲得主流社會的認可而努力。不但在歐洲式人權的旗幟下,建立了爭取自身權益的組織,也在國家政權中獲得了一席之地。比如羅馬尼亞就有吉卜賽人(羅姆人)當選市長。2004年,就有一位吉蔔賽女士裡維婭當選歐洲議會議員。

  但是,這距離吉卜賽人(羅姆人)作為一個族群融入歐洲主流社會還有很大的距離。好在,歐洲沒有放棄努力。比如早在2005年,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匈牙利,馬其頓,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黑山等國就發起了容納吉卜賽人(羅姆人)十年的運動,以致力於縮小吉卜賽人(羅姆人)在生活條件與非吉卜賽人的差距,並幫助他們脫離於遭受歧視的困境。這讓人看到了希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