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秦輝:中國模式特點是非民主平台

http://www.CRNTT.com   2010-09-27 08:37:19  


 
  那麼,這幾十年為什麼不這樣呢,尤其是最近二十年為什麼不是這樣呢?這與全球化在深度與廣度上的大幅進展有關,同時更與這種全球化在性質上的扭曲有關。

  所謂深度,就是經濟全球化深化了,尤其是深化為金融的全球化,原來在全球做買賣,問題不大,現在可以全球借錢、全球透支,這就有問題了。因為債務窟窿通過透支來填補,就反映不到社會上,老百姓感覺不到危機,自然會把“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遊戲玩下去。尤其是美國,憑借美元的地位就透支得更厲害。但是這當然不是長久之計,拖得越久窟窿越大,最後一旦爛包,就不是小危機了。

  所謂廣度,就是原先玩全球化的只是西方和他們的殖民地,現在發展中國家加入進來,冷戰結束後“前計劃經濟國家”也加入進來,全球透支的對象就多多了。尤其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更是他們的最佳透支對象。

“中國模式”的特點不在“主義”而在於那個平台

  因為中國正好跟他們相反,這就是“中國模式”了:中國也有左、右派,而且中國的左右兩派理論,比如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也都是從西方傳來的,老實說談不上什麼“特色”。中國的特色不在於“主義”,而在於那個平台:西方的左右派都是在民主的平台上玩,而中國的左右派卻是在一個相反的平台上。於是中國的左右派首先都是在為“皇上”考慮,而不是為老百姓考慮——我這並不是進行“道德譴責”,中國的左右派也許良心不比西方的左右派差,問題在於他們生存的平台不一樣。於是他們無論左右,所派扮演的角色就都與西方截然相反:咱們的左派鼓動國家向老百姓拼命收錢,不收就是該死的“新自由主義”;而咱們的右派就說國家不必為老百姓花錢,否則就是可惡的“福利國家”。過去說我們的做法是“打左燈,向右拐”。其實西方也有類似的問題。只不過方向相反:咱們的政府擁有“社會主義式的權力”卻只承擔“資本主義式的責任”,而他們的政府只有“資本主義式的權力”,卻要承擔“社會主義式的責任”。

  用我們以前的一句話來講,市場經濟改革就是要讓老百姓“不找市長找市場”。這句話很有意思。其實理論上講,市場經濟應該要限制政府權力,是“市長不找,市場找”,也就是說市場經濟下“市長”不能隨便找老百姓的麻煩。他要想支使老百姓,常常要借助市場。

  比方說“市長”喜歡官辦企業,計劃經濟下他可以找民營企業的麻煩,把它滅了。但市場經濟下不行,官辦企業只能在市場上與民企競爭。計劃經濟下哪張報紙惹了“市長”,他就可以“找”上門去把它滅了,但市場經濟下不行,你不喜歡它,你就得自己辦一張老百姓更愛看的報紙,在市場上把它競爭垮嘛。這就叫“市長不找市場找”!這就是西方的市場經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