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國文物藝術品收藏進入“億元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0-12-29 13:34:52  


 
  張忠義分析說,這不僅是一種文化基因和愛國情結,最重要的是,中國古代藝術品在國內的收藏市場上接受度高,容易流通變現。

  而讓他深感自豪的是,中國古代書畫的話語權,現在已經回到中國手裡。“話語權就是定價權,過去所有中國的書畫都是在國外的拍賣會上拍出最高價,現在很多國外收藏家反過來把藏品送到中國拍賣,因為現在只有在中國才能拍出最高價。”

  除了書畫,其他門類收藏品比如瓷器等等,定價權仍在國外,不過張忠義認為,這些話語權早晚也會回歸。

  雖然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收藏品市場,但中國古玩藝術品集散中心的掌門人徐文榮對本刊記者說,要提醒公眾,古玩藝術品的交流應遵循市場規律,不要夢想一夜暴富。

  張忠義則認為,現在的收藏品市場雖未飽和,但有不少泡沫存在,投資風險較大。

  他認為,第一是贋品太多;第二是交易量太大;第三是水太深,存在誠信風險;第四是流通變現的風險。如果這些問題一起爆發,就是泡沫破裂之時。

  “不管怎麼熱,收藏畢竟還是小眾市場,對進入者要求比較高。它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智慧和經驗密集型產業。沒有準確的眼光和判斷,很難在這個圈子混下去。”張忠義說。■

  低調試水的藝術品基金

  做藝術品基金最大的難度不在發布,而是在於對藝術家和作品的推廣。要針對購買的作品以及畫家本人,策劃一系列的展覽、座談會,甚至請國外的美術評論家寫評論

  《望東方周刊》記者劉耿、米艾尼 | 上海、北京報道

  與引起媒體關注、動輒拍出億元高價的拍賣會相比,藝術品基金這種新型的投資模式正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慢慢生長。

  從2007年民生銀行發放第一期藝術品基金開始,25%的高收益率就讓基金在藝術品領域的試水獲得了初步認可。

  “這是一種純粹的投資理財模式,在中國出現的時間還不長,”江蘇省工藝美術館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王東偉對《望東方周刊》說,“現在我們面臨通脹壓力,什麼東西最穩定,不會縮水?我認為是藝術品。”

  長江商學院教授、“梅摩”藝術品指數共同出版人梅建平,曾經仔細計算過藝術品投資的收益率,他認為,當下藝術品投資的回報比一般股票好,跟房地產差不多。

  因通貨膨脹而生的藝術品基金

  研究藝術品基金的歷史,王東偉發現,藝術品基金在國外出現的環境,與我國的現狀有相似之處。

  上世紀60年代,英國有個公益性質的鐵路養老基金會。當時英國全國面臨嚴重的貨幣貶值,這個基金會咨詢了佳士得拍賣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認為購買藝術品可以抵禦通貨膨脹,於是就買了一大批歐美藝術品。

  “在經濟形勢恢復平穩後,他們獲得了百分之幾百的回報。”王東偉說,這是歐美藝術基金產生的雛形,“我們現在面臨的通脹壓力,與當時英國的情況類似。這也是藝術品基金在中國誕生的重要契機。”

  第一個抓住這個市場機遇的,是上海泰瑞藝術基金。

  “過去我們是投資公司,2008年底開始討論業務轉型。2008年是一個契機,中國經濟到了一個臨界點,基本上也到了文化發展的臨界點。”泰瑞藝術基金運營總監王凱對本刊記者說。

  當時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有三個:藝術品銀行、藝術品租賃、藝術品基金。

  “最後我們選擇了藝術品基金,原因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各個資產都要在金融危機中抄底,比起房地產和證券,藝術品資產是被嚴重低估的,而藝術品銀行和藝術品租賃都需要吸收大量藏品,當時很多公司都在縮減開支,如果我們過於擴張,是逆勢而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