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回應青年訴求 奠定普選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11-01-24 12:08:02  


 
                        重視青少年國民教育和交流

  第三,胡錦濤主席來香港參加回歸10周年慶典活動時強調:“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和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這指出了壯大香港愛國愛港力量,培養香港青年政治人才的方向。特區政府和建制派應設立大範圍的“國情研習班”、“國情夏令營”,從“認知”、“情感”及“實踐”三個層面推動國民教育,讓香港青少年認識國家的歷史和現況,了解國家面對的機遇和挑戰,鼓勵青少年到內地認識祖國和體驗國情,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應結合兩地融合趨勢,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香港與內地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認識在兩地融合過程中香港青年的發展空間和機會。香港青年缺乏人生出路,根本原因在於香港市場規模有限,限制了青少年的發展空間。結合兩地融合趨勢推動國民教育,能夠增強香港青少年對國家和自己前途的信心,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拓展他們的理想和事業。

                    建制派要爭取香港青年投下認同一票

  值得注意的是,在爭奪香港年青一代的過程中,學校是重要的陣地。問題在於教師隊伍的大多數人長期以來被反對派透過“教協”所掌控。而“教協”與民主黨、支聯會是“三位一體”,“教協”成員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又是潛移默化,政治取向和投票傾向可想而知。回歸以來,建制派在這個領域的工作一直軟弱無力、被動挨打,差距未能縮小,劣勢有所擴大。結果,陶君行、蔡耀昌等學生領袖一畢業就成了反對派的“接班人”,其他適齡投票的青年學生不少成了社民連一類“激進民主派”的同路人,其教訓是極其深刻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2017年普選特首、2020年普選立法會時新增的適齡選民大多數倒向哪一邊,將是左右大局的砝碼。建制派若在思路上缺乏憂患意識,方法上因循守舊,任由青少年為反對派所爭取、俘虜,肯定要犯歷史性錯誤,其付出的代價必將無法彌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