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影響台軍“國家認同”的矛盾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11-01-30 00:19:08  


 
  在國家認同問題上,台軍應力所能及地逐步告別消極回避的姿態

  近些年的歷史早已證明,雖偶有個別退役將領公開表態“反獨促統”,但台軍作為一個組織,整體上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國家認同”立場,那就是為台澎金馬而戰,不主動捲入統獨之爭。

  綜合來看,台軍“國家認同”的演變及特徵,既取決於政治精英的意志和能力,也受制於軍事精英的理念和利益,而根本原因,在於台灣社會特有的歷史經歷、集體記憶、族群結構所導致的“統獨”意識分佈。通過歷年民調及“台獨”政黨的得票率,我們不難發現,“台獨”意識日益膨脹、“台獨”運動日益猖獗、“台獨”勢力日益壯大,成為導致台軍實質上漸趨“獨化”的關鍵因素。而島內各政治勢力對台灣的政治定位莫衷一是,“一中憲法”與“台獨”言論自由並存,台軍自身歷史上濃厚的“大一統”和“黨軍”色彩,則共同塑造了台軍有悖於正常軍事文化倫理的獨特“政治性格”:猶豫,逃避,見風使舵。從民族復興、國家統一的角度出發,台軍若想改善形象,需要在優化政治心態上下番功夫。

  (一)增強羞恥感。

  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軍隊神聖使命。任何漠視、躲避的失職行為,當為天下人所恥笑。不難發現,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像台灣那樣,明目張膽討論、推動分裂國土的行為竟受到法律的實質性保護;也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像台軍那樣,竟對“台獨”分裂逆流不激濁揚清卻隨波逐流,打著中立旗號,明哲保身地坐視統獨之爭撕裂台灣社會。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台軍號稱“國家化”,卻連正常健康的“國家認同”也沒有;號稱“非黨化”,卻每每對政黨意志唯命是從,置武德於不顧,“誰上台聽誰的”(前“國防部長”李傑語)。總之,不論從哪個角度講,台軍若果真像其在政治教育中所聲稱的那樣“視武德為生命”,就應該對此感到羞恥;絕不能一味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地將“失職”標榜為“中立”。

  (二)增強責任感。

  不論是“急統”還是“急獨”,在島內都有一定生存空間,但在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內,也都無法成為決定兩岸關係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的力量,所以,對兩種尚顯“極端”的聲音,原本就應該在領土、主權問題上最為敏感的軍方,更應冷靜應對,理解、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大方向。考慮到台灣特殊的政治文化和軍事文化,我們期待台軍在統獨立場上“有所作為”,當然不是鼓勵它以製造流血衝突的方式解決紛爭,而是希望它在台灣現有軍政關係框架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爭取在兩岸統一的偉大進程中有一個體面些的歷史定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