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陳志武:國企需要一場哲學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1-03-06 09:27:31  


 
  南方周末:那時可能90%的經濟社會空間都被管控,現在這個比例還有多大?

  陳志武:要看領域,有些領域減少得多。原來婚姻是被管控的,要領導同意才能結婚、離婚,現在決定權回歸到了個人,私人空間的自由度提高很多。

  南方周末:有人說現在這麼多問題,是市場化改革帶來的。郎鹹平就認為產權改革不是要規範而是要回到國有制。

  陳志武:我搞不太清楚他說了什麼,因為他經常變。

  在原來的計劃經濟國有制下,權力制衡缺失,體制問題嚴重,只是由於計劃經濟產生了貧窮,權力雖然無所不入、也不受制約,但權力尋租能夠得到的也不會多,體制問題在以前不是以金錢方式表現出來的。

  後來的市場化改革創造了巨大價值,經濟自由度的增加不僅使民營經濟發展很大,也迫使國企開始盈利,於是,權力就有了尋租的基礎,但必須清楚,權力缺乏制衡的問題在計劃經濟時期就嚴重,不是市場化改革造成的,只是市場化之後讓這些問題有機會以金錢方式顯現出來。

  一個貧窮的國家裡,權力可以失控,但當權者不一定個個都能尋租撈很多錢;一個錢多的市場化社會裡,權力制衡局面不一定更壞,但以金錢表現出的貪污腐敗、權力尋租可能更處處可見。

  南方周末:自由的增加帶來了經濟繁榮,但因為缺乏法治規範,是否也帶來諸如貧富分化、社會不公這些嚴重後果?

  陳志武:有些貧富分化、社會不公是因為還有許多不自由、權力滲透到太多領域所致。在自由的市場經濟裡,資本會往回報高的地方走,哪裡投資太少,往往那里的單位資本回報就更高,各地區、各群體就更能享受到“水漲船高”的效應。如果行政權力不顧投資效率地配置資源,表面看好像更能促進公平,但據我研究,實際情況是,國有經濟比重越高、行政配置資源程度越高的社會裡,貧富差距越大、社會不公越嚴重,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越要靠權力、關系配置資源,機會不平等、社會不公越嚴重。

  很多人懷舊,說1978年以前沒什麼自由也活得蠻好,現在並不一定幸福。

  這涉及到基本價值,也涉及到系統思考的問題。1978年時,人們沒什麼選擇空間,有口飯吃,有個地方住,就很滿足了,談不上個人尊嚴,因為尊嚴過於奢侈。

  1980年代初,我去中國社科院一位研究所所長家裡,三代人住一間小房。白天工作時,必須把床收拾了做桌子。幾家人共用一個廚房,厠所更少。普通研究員連這都沒有。很多年輕老師為了分一間閣樓,就勉強結婚。那是一種什麼生活呢?現在買不起更好、更大的房子,這問題是很大,但跟市場化改革前比較,這是錦上添花的問題,原來可是基本生存、基本尊嚴的問題!

  1998年住房市場化改革後,房價漲了很多,有些是過去政策不當所致,但住房商品化後,人們的居住環境比1978年更糟了,還是反之?房價高不是否定住房市場化改革的理由,那次改革帶來的住房自由選擇空間的擴大,使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居住條件大為改觀。

  現在的供應量大大增加了。一綫城市北京、上海的自有房比例可能在80%以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