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志武:怎麼看人民幣升值?

http://www.CRNTT.com   2011-05-13 08:53:11  


 
國有資產民有化能促進中國模式轉型

  隨著政府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幾乎失控地增長,一個必然的結果是政府靠稅收和賣地收入就夠了,無需國企上交利潤,甚至在各國企和國有事業單位出售資產之後,也不需把所得上交國家。而全國人大常委會也不舉行公開聽證會要求國企上交利潤,上交國企資本所得。實際情形是,全國人大每年開會一次,會期十天,其常務委員會也不舉行公開聽證會要求國企對國家負責。

   於是,國企能把大部分利潤留下,也能把資產出銷收益留下,然後按照國企自己的意願進行再投資,不斷投資。當然,即使把利潤交給了地方政府,政府也會拿這些錢去投資。這兩方面就解釋了如下現象:中國總儲蓄占GDP的百分比從1992年的41%增長到最近的 51%;在新增的這十個百分點中,有七個百分點歸功於企業儲蓄的增加,其餘三個百分點歸功於政府儲蓄的增加,而私人儲蓄在GDP中所占的百分比則停留在 21%左右。

  國內產能和消費需求間的失衡迫使中國更加依賴出口,並因此需要人民幣匯率保持低水平。

  簡言之,資產由國家所有,加上缺乏制約徵稅權的民主機制,一並造成了如下這種循環: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國民收入和資產價值都在增加;但大部分財產性收益和比例越來越高的國民收入都流進政府金庫,變成了國企和地方政府擴大工業和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從而進一步擴大經濟的製造產能;與此同時,由於普通家庭收入占國民收入的份額在下降,民間消費在GDP中的比例也只能跟著下降;這就加劇了國內產能和國內需求的失衡,使得中國更加依賴於出口,而為了便於出口,就必然要求人民幣停留在低幣值水平。

  民間消費增長不足、人民幣匯率必須很低以及巨額貿易順差的膨脹,這些都是中國經濟與政治體制的產物,不是偶然。

  過去,對各種資源的國家所有制和並由政府控制經濟,使中國能夠迅速工業化,其好處是明顯的。但是現在,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後,情況跟以前不同,增長模式必須轉向靠內需,而此時,國有經濟比重太高、政府徵稅太多就成了增長模式轉型的根本障礙:因為它們抑制了民間消費的增長,所以,國有制經濟體和徵稅權不受制約,也要為全球貿易失衡擔負部分責任。

  因此,儘管人民幣升值在表面上可以促使國際貿易結構發生部分調整,但是,如果國有資產能夠被民有化,並且納稅人對政府的徵稅權以及財政預算有更多實質的監督,那麼,這不僅能促成中國經濟模式的轉型,開啟一種根本性的改革進程,而且也將有益於全球經濟的平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