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儲昭根:新加坡邁入政治覺醒新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1-05-17 10:12:11  


 
  在一個人口僅有五百多萬的國家,內閣與現實的一定脫節,最重要的因素是,執政黨一直認為自己施政與計劃的動機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與前途,並不是為了迎合選民。比如一些不受國民理解或歡迎的政策(大量引入外來人才和工人、開設賭場等),政府認為這符合國家利益。而一些基層官員則慣於報喜不報憂。

  在新加坡,李光耀認為,政府是人民選舉出來的,受人民委托並代表人民利益。媒體屬於私人資產,只向老板負責,因此,如果政府接受媒體監督就等於人民被媒體老板挾持。而且李也曾以法律為武器幾次與媒體打官司,因此,新加坡主流媒體傾向扮演“輔助”政府的角色而缺乏批判性。

  但是,新媒體的廣泛應用讓主流媒體在此次大選中無法偏向執政黨,他們的中立更多的反映了現實。比如在2006年大選時,在野的工人黨群衆大會吸引了三萬多人參加,但主流媒體的報道只用近距離拍攝表現很少一部分;在本次大選中,年輕選民用電腦和手機將數萬工人黨群衆集會的遠景照片傳遞到網絡上,令主流媒體不得不真實報道,反對黨聲勢震撼了國民。

  李光耀所創造並且一直主導的威權政治體制,成為執政黨漸失去民心的根源。兩位資政經常發出與總理不同的聲音,而在華人文化中,對長者與威權不能冒犯,這讓新加坡人感到困惑。

  對於年輕一代而言,李光耀代表了幕後的保守角色。李光耀和吳作棟在他們的辭職聯合聲明裡用了6個“young”(年輕)或“younger”(較年輕)的字眼,顯示他們多少感受到來自年輕人的壓力,要他們給年輕一代的內閣班子更多展現才華的空間。

  目前,還不清楚李光耀的離職是代表了執政黨改革的意願,還是僅僅對民意作出象徵性回應。但是,李光耀至少不會在新加坡的政治生活中徹底消失,因為他不僅是剛當選的一名最有威望的議員,還留有黨內職務。不過,除了那些政治人物外,新加坡網民對李光耀的辭職並沒有感到震撼,似乎在意料之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