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加坡:勝選的奧妙

http://www.CRNTT.com   2011-05-26 11:03:18  


新加坡形似一個家長制威權,李光耀是父親,人民行動黨包辦一切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訊/7日雖然人民行動黨在大選中再次“完勝”,但得票率跌卻至60%左右。社會環境也似乎朝著利於反對黨的方向上發展:互聯網政治審查廢止,選舉後總理也主動向公眾道歉。14日李光耀從內閣的退休更是外界驚呼新加坡迎來新時代。但縱觀新加坡政治歷程,一次選舉的衝擊尚難斷言新加坡政局開始“變革”。

  ■ 勝選奧妙之一:變幻莫測的選區

  >>>至少三人組隊參選的“集選區”門檻高,過去兩屆反對黨每選區不超過三人符合資格

  自80年代以來,新加坡國會議員由兩種選舉方式,一種是單選區,一種是集選區。所謂單選區就是一個選區一個議員,誰票多誰當選。而爭議的焦點主要在集選區上,這種選區較大,一個區一般要選出三到六個議員,但這六人必須來自同一政黨或是同一政治聯盟,且六人中必須至少有一位少數族裔。然後候選人集體組團,與另外團隊抗衡。

  集選區遏制了族群極端主義者的出現,卻給反對黨帶來很高的門檻,過去三屆選舉,反對黨候選人每屆只有兩人具備資格,而且都來自單選區。在集選區的部分,很多選區根本不必辦選舉,人民行動黨就已自動當選,因為各反對黨根本無法在同一選區組織五到六個不同候選人,就算瞎凑,候選人的學歷一公布,也完全沒有吸引力。

  >>>不斷變換的選區:1997年工人黨在靜山區獲得優勢,2001年大選該選區消失
而選舉委員會每次大選前對選區進行調整和重組,客觀上也使得反對黨的票源被不斷分散。民主黨領袖詹時中曾指責執政黨利用選區劃分來打擊反對黨,“我們在踢一場足球賽,但行動黨卻沒有固定的龍門。他們是用流動的龍門,所以我們很難瞄准射球。”1997年時,工人黨候選人鄧亮洪、惹耶勒南等組團在靜山選區獲得45.2%的選票,當時距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2001年大選時,靜山選區消失了,工人黨自1997年以來的苦心經營付之東流。

  ■ 勝選奧妙之二:“含金量”十足的選票

  >>>歷次大選中組屋翻新與分紅成為投票籌碼,1997年支持反對黨的選區不會得到房屋翻新

  在選舉中,執政黨要人往往會“警告”選民,如果反對黨候選人當選,政府將很難為該選區撥款,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同時許諾,如果人民行動黨候選人當選,政府可以撥款翻新組屋(新加坡的房屋住宅,基本由政府包辦,這些房子被稱為“組屋”),改造基礎設施。

  1991年行動黨的得票率只有61%,於是在1997年的選舉中,行動黨公開宣布支持反對黨的選區,將得不到政府社區與組屋的翻新支持。在2001年和2006年大選中,人民行動黨在反對黨議員所在的波東巴西和後港兩個選區用組屋翻新政策來吸引選民的支持。政府通過“組屋翻新計劃”、“新新加坡股票”,通過社區發展理事會分發給居民的各種援助金等影響他們的投票方向,爭取選民對執政黨的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