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部落因素:利比亞變局的背後

http://www.CRNTT.com   2011-06-09 10:53:06  


 
  班加西的反抗:部落式鬥爭的動因與限度

  1969年以前,伊德里斯國王在英國人的幫助下完成了統一利比亞各地的歷史進程,儘管他主張恢復伊斯蘭原始教義的純潔性,但並未打破利比亞根深蒂固的部落政治和界限,反而刻意經營以班加西為中心的昔蘭尼加地區。東部部落主導著國家的政治生活,西部部落的政治參與要求則受到壓制。1969年以後,卡扎菲“完美演繹”了傳統的部落政治輪回,以完全相反的形式延續了舊王朝的分而治之部落政策,遷都的黎波里,強行將班加西的石油財富更多用於西部地區建設,將舊王朝的“扶東壓西”改變為“扶西壓東”,同樣埋下了東西部部落衝突的種子。1993年10月,瓦法拉部落公然發動軍事政變,抗議利益分配上的歧視和經濟發展停滯,八名在軍隊服役的部落軍官在政變失敗後被處決,眾多瓦法拉族人在此後數年遭到驅逐或審判。隨後的數起部落叛亂也都遭到了卡扎菲的無情鎮壓。2008年國際油價大跌和經濟危機導致利比亞在石油出口方面的損失高達40%,在承擔損失方面,各部落之間關係趨於緊張,也進一步惡化了卡扎菲和一些部落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在昔蘭尼加的部落。部落政治的傳統推動,心理上的嚴重失落,再加上對卡扎菲統治的長期不滿,以班加西為中心的昔蘭尼加成了國內反對派的天然基地和大本營。在風起雲湧的阿拉伯世界政治變局中,第一大部落瓦法拉拉攏第二大部落圖阿里,共同反對卡扎菲依賴的第三大部落——卡達法及其聯盟,不再承認卡扎菲並要求他立即離開利比亞。與此同時,他們搬出大量前王朝的象徵,包括憲法、旗幟和老國王的畫像等。

  利比亞動蕩其實是部落矛盾的延續,而部落倒戈的主要原因更多是恩怨情仇而非民主訴求。反對派力量的共同目標是推翻卡扎菲的領導,對後卡扎菲時代的秩序重建幾乎沒有設想,聯盟的穩定性和有效性都很值得懷疑。卡扎菲的支持力量主要來自所在的卡達法部落及其聯盟,其子女組成了權力體系的核心拱衛圈。反對派武裝的總指揮赫夫特,在1988年就建立了反卡扎菲的“利比亞國民軍”,其主要助手也是他的幾個兒子。正是因為有部落鬥爭的因素,所有對利比亞內政的價值判斷都離不開具體的參照系。班加西自信滿滿地要成為“自由利比亞的心臟”,要“建立以的黎波里為首都的統一利比亞”,吸納一切反對卡扎菲或效忠全國委員會的民眾充實自己這一方的武裝,但至少在目前看它還只是代表著反對卡扎菲的那部分民眾,或者是代表著反對卡扎菲的某些部落的民眾。從心懷不滿的東部部落民眾、渴望改革的知識分子群體到倒戈的軍隊官兵和外交官、伊德里斯王朝的遺老和支持者,反對派勢力高舉的伊德里斯王朝旗幟,就是他們的政治圖騰,試圖借此恢復此前東部部落的主導地位。同樣,誓死捍衛卡扎菲的民眾也不見得就比反對派勢力更具有道義力量,他們同樣使用一些道貌岸然的說辭,其鬥爭動力不僅來自對可能失去特權與財富的擔心,還有對失敗後必然遭清算受壓迫的恐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