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楊絳:坐在人生邊緣

http://www.CRNTT.com   2011-07-18 14:47:50  


 
  境界的背後蘊含著生活的磨難與艱辛。1951年楊絳在清華大學任教時,全國舉行“三反”運動。年底轉為針對知識分子,那時又稱作“脫褲子、割尾巴”,雅稱“洗澡”。楊絳很少參加這樣的會,有人提出意見,她稱:“怕不夠資格”。此後有會她必到,認認真真地參加了“三反”運動。正是對這段歷史的記憶和反思,促使楊絳在三十年後寫出了《洗澡》。

  “三反”結束後,全國院系調整,楊先生被調入文學研究所外文組,她的工作是外國文學研究,寫了《論菲爾丁》一文。1958年,全國“拔白旗”,楊絳的《論菲爾丁》是被拔的對象。楊絳說:“我這面不成樣的小白旗,給拔下來又撕得粉碎。”此後很長的時間裡,她決心再不寫文章,遁入翻譯。

  其時,她已接手上邊交下來的任務,準備翻譯塞萬提斯的《堂.吉呵德》。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就先找來國外的譯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較了五種譯本以後,發現有些地方差別很大。楊絳想到,要想保證原汁原味,只有從西班牙文翻譯。就這樣,在這一年,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學西班牙文。

  兩年後,楊絳開始翻譯《堂.吉呵德》。1965年1月,第一部翻譯完畢,並開始譯第二部,很快“文革”爆發,8月初,楊絳在外國文學研究所作為“反動學術權威”被“揪出來”。從此開始了受污辱、受踐踏、挨批、挨鬥的日子。造反派給她剃了“陰陽頭”,派她在宿舍院內掃院子,在外文所內打掃廁所,“住牛棚”。“ 直到1972年春,鍾書與我才隨第二批‘老弱病殘’者從幹校回北京。這時家中房屋被人占用,我們只好搬入單位的一間辦公室去住。” 就是在這間陋室裡,楊絳接著日以繼夜翻譯《堂.吉呵德》。

  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11月20日,《堂.吉呵德》第一、第二部全部定稿。次年搬入新居後,楊絳又將全書通校一遍,於5月初送交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4月底,《堂.吉呵德》出版。“6月,適逢西班牙國王、王後來中國訪問。我參加國宴,小平同志為我介紹西班牙國王、王後。小平同志問《堂.吉呵德》是什麼時候翻譯的,我在握手間無暇細談,只回答說‘今年出版的’。”

  因為翻譯《堂.吉呵德》,1986年10月,楊絳獲頒西班牙國王親授的“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勛章”。她的譯本至今都被公認為佳作,已累計發行近百萬册。顯然,楊絳很看重這次翻譯經歷,此後,她幾番對譯本做修訂。同時,她也沒有停下寫作。如果說,她先前的作品關照的是世事,是社會,那她晚年的作品則是在關照自己。2003年,楊絳出版了家庭生活回憶錄《我們仨》,四年後,她推出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對於生死以及人的本性、靈魂等哲學命題做了一次終極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