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張五岳:未來兩岸關係 政治議題難迴避

http://www.CRNTT.com   2011-07-26 00:38:01  


 
  事實上,相較於泛綠政黨對於一中的主張,在台灣泛藍政黨雖然主張一個中國即“中華民國”,其主權仍及於中國大陸。但顯而易見這種一中及“中華民國”的主張,在國際上卻受限於國際政治的現實,鮮能為國際社會所接受。此外,泛藍政黨也深知目前行使“中華民國主權”的“中華民國國民”也僅在台灣的2,300萬國民,並不及於大陸地區13億人民。因此,“中華民國”的“國號”名稱與主權的行使,可以說是目前藍綠最大公約數之所在。

  事實上,雖然德國與韓國分裂雙方定位關係之互動與發展,依循國際法之“有效原則”,在分裂的過渡期間,對於主權宣示與有效管轄權無法競合,則如果不是採取主權共有就是採取擱置主權爭議,相互承認各自擁有之有效管轄權。在雙方互動時,在實質與法律上必須立足於“平等”的基礎之上,雙方無“中央對地方”或行使“監管關係”之可能或給予國際社會不對等的認知,方有利於雙方正常化關係的推動,亦即雙方在政治上不論採“二國兩府”(如東、西德),或“一國兩府”(如南、朝鮮),分裂雙方在政治上,主要都基於對等的立場,並以官方正式名義進行協商。兩岸關係雖然雙方在1991年創立的海基會與海協會的中介團體開始進行協商,到了2008年的“江陳會談”甚至已經進入到雙方副部長層級官員,也可以透過兩會平台直接談判。但不論是兩岸兩會的協商,抑或兩岸官員的互動乃至兩岸“經合會”的設置,北京雖然對於台北以官員的名議出席不表異議,但北京自身仍然堅持是以兩會的名義為之,而非以正式政府官銜的名義為之。因此目前兩岸雙方不論是在彼此的相互定位,亦或是國際空間上,仍然只由以前的“互不承認”進到部份“互不否認”階段。這種互不否認與“同意歧見”(agreetodisagree)並不完全相同,後者更明白宣示雙方同意在若干關鍵議題上(如主權或是統治權)有著完全不同的表述。因此,欲進展到政治議題的對話與協商,必然要進到“同意歧見”的階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