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高校學術腐敗是腐敗者“最後的晚餐”?

http://www.CRNTT.com   2011-09-15 14:25:02  


 
"三院院士"也涉腐,學術不能承受之重

  來源:華聲在線] 作者:狄書愛 2011-09-15 08:53:01

  13日,“打假鬥士”方舟子微博再爆料,透露包括4名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在內的6人實名舉報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三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石元春學術腐敗。此消息一公布,輿論一片嘩然。而據了解,至13日截稿,石元春沒有對此舉報作出回應。(《現代快報》9月14日)

  “打假鬥士”方舟子爆料,4名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其中3人已年過八旬,包括一名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實名舉報,石元春本人沒有回應……更重要的是,舉報材料具體列出了石元春的“四宗罪”:“學術成就與貢獻弄虛作假,把前人理論說成是自己的新理論,剽竊他人成果等”;“黃淮海平原鹽碱消退是地下水自然下降的結果,而石利欲熏心,竟然不顧客觀事實,貪天功為己有”;“石元春以權謀私巧取豪奪”;“石元春獲獎另有內情”等。而且,舉報材料還指出,石元春不僅在在任時涉嫌多重學術腐敗及“道德腐敗”,還在離任校長後竊取他人科研成果,騙取深圳市委信任,投資數千萬元,分別在深圳和北京成立綠鵬公司,自任董事長。結局是肥了自己,虧了國家,最後不得不廉價拍賣。時至今日他又以生物質能源權威自居,到處忽悠領導和群眾……

  顯然,正是石元春無論是在任還是離任都如此置學術道德及社會道德於不顧而爭名奪利,才使得具有正義感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及其他相關人員忍無可忍,終於作出對屬於“三院院士”、已經八旬的石元春作出實名舉報的行為。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都是學術上的“重量級身份”,即使是其中的任何一項院士頭銜,也非常人所能獲得。在公眾看來,具有這上面的任何一項院士頭銜,都非常不容易,非學術達到爐火純青、職業道德及個人素質達到一定境界之人所不能企及,而作為這些名譽的評選,也一定是至為公平、公正和權威的。因為只有這樣,學術才會不斷有進步,科技才會持續有創新,社會才能快速有發展。

  然而,讓人不解的是,舉報材料稱,石元春獲取“三院士”頭銜,居然是因為他在任原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時利用職權竊取他人治理黃淮海鹽碱土的成果這一關鍵原因,石元春還因這一成果及其他竊取來的成果騙取國家和省部級多項獎勵以及陳嘉庚農業科學獎和何梁何利農業科學獎。舉報材料還揭示,“石元春獲獎另有內情”,因為石元春是“水分太多的虛假院士”,“會弄權術、會鑽我們社會空子、弄虛作假的、永遠喂不飽的、私欲太大的‘包工頭’”。

  顯然,這一情況,與高校教授學者、中科院院士甚至是高校校長等涉嫌學術造假、竊取學術成果等近年來不斷曝出的新聞並不相悖,這無疑再為日益功利的學術生態增添了證據。在中國不斷追求“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中,這一多年來一直存在的學術生態不能不讓人警醒,這也正是當前亟待“肅清”的學術不能承受之重的嚴重問題。

  近些年來,由於相關學術機制的相關弊端及市經經濟體系下急功近利思想的滋生,學術圈裡早已不是那一方神聖的淨土了,為了獲取國家或地方的項目經費、這樣那樣的名利獎勵、提拔重用或到其他機構去“做官”,學術腐敗屢有曝出,相關高校及學術機構的領導都不例外。在如此的學術生態下,本科生、研究生論文抄襲事件更是屢見不鮮。更讓人側目的是,一些有點學術成就的相關教授們也紛紛走出學術殿堂,利用自己的名氣和研究成果創辦實體公司,成為身價不菲的“富豪教授”。這些教授如今卻在體制和體制外“通吃”,其結果是,這些教授師德不斷滑坡、不務正業、浪費國家的科研資金,誤人子弟,而另一方面,這些人卻成了某些商業公司的代言人,並以話語權影響政府決策,以此暢游商海、中飽私囊,並成為渾身鍍金的“富豪教授”。

  上述令人憂心的學術生態,儘管是某些不適合科技及學術創新的僵化的體制機制,尤其是科研院校的“官本位”體制及傾向,是真正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選拔機制不活及獨立的學風、創新的社會風氣的培養倡導等問題,但這些問題不可能會在短期內就能一下子就完全糾偏過來,在這些工作正引起國家相關部門日益重視並已有相關規定文件出台實施的時候,相關部門不能不加大對學術人的監督管理,尤其是像包養情人等並不算難的監督與監管,先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及工作作風,才能建立起一個科學的、健康的學術之風,才能有可能實現“科教興國”、“人才強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