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文化興國戰略與中華民族復興

http://www.CRNTT.com   2011-10-16 08:07:38  


文化產業崛起的背後是一個國家主流核心價值的培育和長期國家文化意識的積澱
  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訊/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的一個主要議題,就是審議《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企業報發表評論員曾昭俊文章指出,自2007年黨的十七大以來,這是中共中央首次將“文化建設”列為全會的主要議題,也是繼1996年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討論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問題之後,高層決策者再一次集中研究文化建設課題,其中透露出的戰略意圖十分清晰鮮明。雖然中央目前還未正式提出文化興國戰略,但可以斷定,這次會議將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文化建設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這座裡程碑屹立在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中國全面轉變發展方式的十字路口上。作為GDP位列世界第二的經濟體,中國列車下一步將駛向何方?由什麼燃料驅動?為中國人民帶來何種福祉?在人類發展史上發揮什麼作用?對於這些問題,中國必須面向世界,鳴響汽笛,做出響亮的回答,毫不遲疑地駛過十字路口,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方。

  文化興國應該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戰略抉擇,這首先是由全球範圍內的發展趨勢和競爭格局決定的。縱觀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史,可以發現,任何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背後都有深厚的文化支撐,技術和制度只是文化土壤上長出的智慧之果。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里,中國高度重視和發展了領先世界的農耕文明,也創造了雄視天下的文化繁榮和經濟積累。但是,當西方國家借13世紀末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逐漸崛起之時,中國由於文化的保守和落後,錯過了發生在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的第一次產業革命,以至於被船堅炮利的西方列強轟開國門,蒙受了百年淩辱,還錯過了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的第二次產業革命,最終江山破碎、國弊民窮。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肇始於思想和文化的解放,帶動了制度的變革,促進了科技的進步,讓中國抓住了第三次產業革命的機遇,在眾多領域里跟上了全球發展的步伐,從而實現了工業的崛起和經濟的騰飛,成就舉世矚目,進一步印證了文化的力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