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五年內培養百萬“中華小孝子”?

http://www.CRNTT.com   2011-11-01 09:54:46  


 
  張良圖

  觀察

  道德焦慮的體現

  “量產小孝子”之所以遭到質疑,這是因為,孝道作為一種優秀的道德文化,具有多重性質特點,第一,孝道與其他道德品質一樣,在很大程度上和個人的本性有關,可說是一種天性;第二,孝道並沒有統一的可量化的評定標準,更沒有統一的培養方法和標準;第三,孝道的宣傳和培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很難通過準確的時間來進行量化,所“生產”出來的所謂“孝子”也很難用確切的數字來量化;第四,究竟該把哪些孩子作為百萬孝子的培養對象?那些沒被選中當作孝子培養對象的孩子是不是就不是孝子甚至是逆子?會不會給那些被培養的孩子帶來道德優越感、而給那些未被培養的孩子帶來道德自卑感?我想,這才是這項培養孝子的工程計劃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

  當然,不能否認有關部門開展這項活動的良好初衷,但毫無疑問,這其中折射出來的是一種道德焦慮。毋庸諱言,全社會範圍內的道德滑坡已經成為一種日益嚴重的社會課題,而孝道則是滑坡最為嚴重、同時也是最讓人們感到心靈痛楚的道德。

  也許正是這樣一種強烈的道德焦慮意識,才促成了這個“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然而,孝道的培養針對的是人們靈魂的鍛造和升華,是一個龐大的、長期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孝親敬老的風氣和氛圍,青少年必須在這種風氣和氛圍中耳濡目染和得到引領。只對特定的孩子進行培養、而忽視對全社會進行整體提升的所謂“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算得上一種緣木求魚之舉。

  李先梓

  評判

  培養孝子“功夫在孝外”

  對於今天中國的父子關係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出在子身上,而是在父身上。當我們感慨現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意識時,其實源頭是父母不懂父母之道。對孩子不管不問不是慈父,對孩子橫眉怒眼也不是慈父,對孩子言聽計從還不是慈父。真正的慈父,應該聆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的心靈,順應孩子的心願。對於父母來說,一旦把孩子當成工具,那就必然扭曲了純潔的父子關係,這時,孝與不孝其實已經並不是那麼重要了。

  孝的問題,看似在子,實則在父,這就叫“功夫在孝外”。因此,培養孝子不妨從培養慈父開始。而且大孝無痕,“學而優則孝”的背後其實是“心而優則孝”。對於孩子來說,孝作為一種素質,與健全的心靈、健美的人格、健全的責任緊密相連。只有把功夫下在孝外,才能夠讓孩子“心而優”。最怕的是那種針對孩子的灌輸式孝道,會形成嚴重的心靈枷鎖,如最後一根稻草般壓垮孩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