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發展中國家或者亞洲能夠拯救世界經濟嗎?

http://www.CRNTT.com   2011-11-11 10:30:58  


 
亞洲經濟一體化面臨障礙

  更為重要的是,因為這些國家還都是發展中國家,在今後相當長的歷史時間裡,他們最關注的還是它們內部的發展。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這些國家的內部轉型正在為各國政府產生越來越大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承擔起國際責任還有待時日。當然,它們可以承擔國際責任,但必須是通過幫助西方確立體制的途徑,或者幫助西方的途徑來承擔國際責任的。

  那麼,亞洲呢?很多人把希望寄予亞洲國家。的確,在很多方面,寄希望於亞洲國家要遠比“金磚國家”更為現實。首先,世界經濟的重心已經從歐美轉移到了亞洲。在大國中間,中國和日本是世界上第二、三大經濟體。印度經濟正在崛起。隨著亞洲的發展,俄羅斯也越來越成為亞洲國家。同時,除了已經成為發達經濟體的亞洲“四小龍”(即韓國、新加坡、台灣和香港),亞洲也有很多發展中國家也處於快速發展過程之中,例如東盟(亞細安)的越南、印度尼西亞等。隨著東盟的進一步整合,整個區域的發展前景看好。

  其次,在這一波全球化和區域化過程中,亞洲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個事實上的投資貿易鏈條或者說區域經濟。中國很多年來一直是裝配中心,其他亞洲國家根據它們的比較優勢生產不同的零部件,然後出口中國,在中國組裝之後再出口歐美西方國家。這種情況從前沒有發生過,它增加了亞洲國家經濟體之間基於勞動分工原則之上的相互依賴性。

  再次,亞洲國家之間有關投資貿易的法律構架也正在快速改善。如果以法律化為標準,與北美和歐洲相比,亞洲區域主義的制度性程度比較低。尤其是東北亞,因為多種歷史和現實的因素,中國、日本和韓國三國之間儘管實際上的貿易投資程度已經相當高,但制度化程度幾乎沒有。在冷戰時代發展起來的東盟可以說唯一一個重要的區域組織了。不過,在過去的10多年間,這種情況正在改變。中國和東盟的自由貿易區已經開始運作,即10+1。中國的這一舉動也帶動了其他兩國和東盟的10+1關係。此外,東盟和東北亞三國的10+3機制也已經形成。在這個基礎上,東北亞三國也在努力達成自由貿易區協定。

  但是,這些努力至少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不足以克服亞洲經濟一體化所面臨的障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亞洲各國各自的經濟體在很長時間裡高度依賴於西方經濟體。在冷戰期間,中國被孤立,亞洲主要經濟體包括日本、韓國和東盟的主要貿易投資關係在西方,尤其是美國。儘管美國經濟相對衰落,但這個過程會是很長的一個過程。尤其要考慮到,美國和亞洲同盟國的經貿關係也是高度制度化的,這有利於美國對亞洲國家施加壓力。當然,也同樣重要的是,面對崛起中的中國,亞洲和美國也在努力發展新形式的自由貿易制度,這尤其表現在正在進行中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

  其次,亞洲一些國家並非完全意義上的主權國家,它們在戰略上不能獨立,而是被高度整合進美國的安全體系,例如美日、美韓安全關係等。在冷戰之後,這種戰略關係不僅沒有鬆懈,反而在近年來因為中國崛起等因素有了強化。如前面所討論過的,戰略關係必然影響經濟關係。日本民主黨執政之後,鳩山政府曾經一度強調“亞洲共同體”建設,想追求和美國較為平等的關係,卻以失敗告終。只要這種戰略關係的存在,一個較為獨立於美國的亞洲經濟體很難成為現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