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木心:斯人已逝 求索才剛剛開始

http://www.CRNTT.com   2012-01-05 14:21:09  


晚年木心。 鄭陽 攝
  中評社北京1月4日訊/木心,這個2006年才正式在中國大陸出版詩文繪畫的老人,2011年12月21日在自己的家鄉烏鎮去世。他自幼接受古典教育,卻暗暗喜歡白話詩,熱愛外國文學;“文革”手稿被焚,年過五旬到了國外才再度開始創作;他書寫中文,受到外國人推崇;直到五年前,大陸才出版他第一部作品。他自己說,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錯的。極力在國內推廣木心作品的畫家陳丹青說:“我不知道什麼時候人們才能給先生正確的評價,也許永遠不會。”他是誰,怎麼會有他這樣一個人,如何評價他,如何閱讀他?斯人已逝,求索才剛剛開始。

木心:斯人已逝 求索才剛剛開始

  2011-12-29 02:59:56 時代周報記者 張潤芝 發自浙江烏鎮

  “恍恍惚惚,清晰的訣別。”這是木心寫過的詩,像是他自己離開人世的預言。喜歡木心的人,將他奉若神明,謂之曰“大師中的大師”、“淨化漢語寫作的人”;不喜歡木心的人則表示“看不出什麼好”;更多的人聽到這個名字一臉茫然:“木心是誰?”木心生前說:“愛我的人,都是愛藝術的人。”

  這個2006年才正式在中國大陸出版作品的老人,12月21日在自己的家鄉烏鎮去世。他自幼接受古典教育,卻暗暗喜歡白話詩,熱愛外國文學;“文革”手稿被焚,年過五旬到了國外才再度開始創作;他書寫中文,受到外國人推崇;直到五年前,大陸才出版他第一部作品。他自己說,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錯的。

  極力在國內推廣木心作品的陳丹青說:“我不知道什麼時候人們才能給先生正確的評價,也許永遠不會。”他是誰,怎麼會有他這樣一個人,如何評價他,如何閱讀他?斯人已逝,求索才剛剛開始。

文學魯賓遜

  2011年12月21日,詩人、文學家、畫家木心在故鄉烏鎮逝世,享年84歲。當人們回顧他一生的時候,才發現他只是在短短五年之前才在大陸出版了自己的書,當時已經79歲高齡。台灣稱他為“文學魯賓遜”,他們發現木心時,也是1984年前後了。這位1927年出生,自稱是“古希臘人”的烏鎮人,在大陸教過書、做過工藝美術,參與過人民大會堂設計,自訂成册的作品曾經有過22册之多,都在“文革”期間被毀。直到他1982年遠赴紐約之後,才有讀者閱讀到他的作品,當時他已經55歲了。他說,我相信時間,我跟大家比耐心。

  上世紀80年代,木心旅居紐約,散文小說常見於主流中文報端的文學副刊:《僑報》、《中報》。之後台灣的報紙副刊也有登載木心作品。1984年,台灣《聯合文學》創刊號特設“作家專卷”,題名《木心,一個文學的魯賓遜》,編者導言裡說:“木心在文壇一出現,即以迥然絕塵、拒斥流俗的風格,引起廣大讀者強烈注目,人人爭問:‘木心是誰?’為這一陣襲來的文學狂飈感到好奇。”1987年,學者陳子善看到了台灣《聯合文學》創刊號裡的“木心專輯”,立刻覺得非常驚艶:“這個判斷我還是有的,感覺文字很獨特。”當時陳子善對木心尚一無所知,不知道他是大陸出去的,只當是海外華人作家,當即跟《聯合文學》方面說,能否將木心作品都找來。如此,陳子善搜集了台灣出版的木心的大部分作品。2001年《上海文學》讓陳子善主持一個專欄,發表一些關於上海的文字,陳子善選擇了木心的《上海賦.只認衣衫不認人》。陳子善因為張學研究而被稱“張愛玲最後的情人”。舊上海的聲色文字,他涉獵得不能算少,但是至今仍為《上海賦》擊節叫好:“他說,住過亭子間,才不愧是科班出身的上海人,而一輩子脫不出亭子間,也就枉為上海人,真是妙。”木心原本的《上海賦》還計劃寫上海黑社會,但因為此等文章在他看來都是“遊戲文章”,於是寫作計劃沒有全部完成就擱置了,陳子善對此相當遺憾:“要是都寫出來,那才好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