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英九尋求歷史評價預兆性動作頻仍

http://www.CRNTT.com   2012-02-09 08:39:55  


 
  但是,馬英九決不會按照北京的思路下棋。一方面,他必須避免授人“傾中賣台”之柄;另一方面,是出於他是當年“反共愛國聯盟”主要成員的本性。在實務上,他必然會以“不武制度化”來換取“國際活動空間”,利用北京也有意讓台灣參加更多的並非以主權國家為參加單位的國際間政府組織的良好意願,將之無限擴大化,爭取獲得最大利益。

  更重要的是,馬英九要爭取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詮釋權。過去三十多年來,在早期是北京掌握了主導權,從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到廖承志致蔣經國信,鄧穎超致宋美齡信,及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等,均是如此。台灣只有被動接招的份兒。但中期台灣則轉為主動出擊,從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到陳水扁的一系列分裂活動,一招又一招,北京只能疲於奔命應對。胡錦濤上場後,作為在野黨的國民黨,急於要利用兩岸關係來挑戰進進黨,這就輪到北京出招令,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各種惠台措施、大陸訪問團,台灣只能是應接不暇地接招。現在,馬英九要主動“出招”了。

  過去,人們只是看到馬英九“反獨”的一面,其實,他仍可算是一個“統派”,只不過他的“統”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仍以“中華民國”為正朔,去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從當年他是“反共愛盟”的資深成員,他的第一個又大量起回的“戰友”如蘇起等,並將之安排在重要位置,就可見一斑。

  去年“雙十慶典”,馬英九的講話透過網絡在大陸地區引發強烈迴響;月前的“總統”大選,馬英九頗為自負地說,大陸有幾億網民予以關注。這就給馬英九極大啟發,因而他要籍著兩岸和平談判向大陸輸出民主價值觀的歷史使命感,又再油然而生。

  而馬英九以張顯耀來替換趙建民,就可深知馬英九的強烈企圖心。不錯,趙建民是堅定的“反獨派”及“馬系”人物,馬英九以他來接替張良任的“陸委會”副主委,就都有監軍的作用,監督代表李登輝利益的賴幸媛。也不錯,趙建民確實是要返回政大教書,因為政大是國立大學,教授借調有期限。他的離任不等於是馬英九不滿意他的表現。但要實現馬英九的上述戰略意圖,作為學者出身的趙建民,即使對馬英九怎麼忠心耿耿,也只能是起到為馬英九“看門口”的作用,守成有餘,開拓不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