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美國戰略重心東移 如何影響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2-03-18 00:16:53  


 
  第三,對馬當局施壓以阻止兩岸政治談判。為對馬當局大陸政策走向提出警醒,奧巴馬政府不時透過卸任官員或智庫學者之口,表達美國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擔憂。2010年12月,葛來儀借出席研討會之機,公開表達美對馬當局無法讓美方及時掌握兩岸談判細節的不滿,稱“雖然馬當局已成功恢復美台互信,但不表示彼此間沒有問題,奧巴馬政府官員一直覺得台灣在兩岸談判的進展上,對美方簡報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夠。如台灣以觀察員名義參與WHA及兩岸簽署ECFA之前,美方得到的資訊都不足”(注25)。

  (三)發展美台實質關係以平衡兩岸關係的發展。美國對外政策一直是“胡蘿蔔加大棒”,美國在干擾兩岸關係發展的同時,也極力拉攏台灣當局,發展美台實質關係,利用美國在台灣的影響力平衡大陸對台灣的影響。

  第一,繼續大規模售台武器。截至2011年12月,奧巴馬政府共批准2批對軍售案。2010年1月,奧巴馬政府首次批准售台武器案,包括60架黑鷹直升機、“愛國者”三型防空導彈系統、2艘翻修過的“鶚級”獵雷艦、12枚訓練用的魚叉導彈以及與“博勝案”有關的指管通情系統,價值達63.92億美元(注26)。2011年9月,奧巴馬再次通知國會3項對台軍售案,包括F-16A/B升級案、F-16飛行員訓練案及各型軍機零件採購案,總金額58.52億美元。(注27)

  第二,恢復並強化美台高層互動。美台高層交往的頻率和層級是衡量美台關係好壞的重要指標。陳水扁執政後期,因小布什政府不滿其推行“急獨”路線,美高層赴台訪問幾乎中斷,參眾兩院議員的訪台也顯著減少。馬英九上台後,台美關係迅速改善,美台互信得以恢復和重建,美台高層互動再次活躍。截至2011年12月,美國共派出美國能源部副部長伯納曼、國際開發署署長沙赫、商務部助理部長庫馬爾、貿易代表署助理代表雷德和國土安全部代理助理部長席爾瓦等數位美國部長級及資深政府官員訪台,顯示美國期待強化與台當局的高層互動。此外,美參眾兩院議員的訪台行程更是絡繹於途,僅2010年就有3位參議員和13位眾議員訪台,其中包括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范士丹、參議員斯佩克特等重量級議員。

  第三,支持台“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2009年1月,甫任國務卿的希拉里在回應議員質詢時稱,美國將繼續支持台灣拓展“國際活動空間”的努力,包括在世界衛生大會(WHA)成為觀察員,台灣被排除在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外的情況應被矯正(注28)。2009年5月,台灣當局首次獲邀以觀察員身份參與WHA,美國代表團團長在大會上發言表示歡迎(注29)。美國對馬英九當局爭取加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相當支持。同年10月,美國務院發言人唐納表示,“美國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適當的國際組織,包括參與ICAO”(注30)。12月,斯坦伯格亦稱,在兩岸共識下,台灣有機會參與不以主權國家為成員的國際組織,例如UNFCCC(注31)。2010年7月,美眾議院通過第266號議案,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ICAO,並要求奧巴馬政府發揮影響力,說服其他國家支持台灣參與ICAO(注3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