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革”記憶

http://www.CRNTT.com   2012-04-09 09:24:28  


 
溫總理重提“文革”飽含深意

  2012年03月15日23:16湖南在綫 劉克明 

  “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有可能得而複失,社會上新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每個有責任的黨員和領導幹部都應該有緊迫感”(3月14日《人民網》)。

  在這次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政治體制改革被溫家寶總理提到如此高度,真可謂振聾發聵,也絕不是危言聳聽。為什麼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成功將會導致“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重演?這是基於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作出的正確判斷而得出的結論。

  首先,雖然“文化大革命”結束了幾十年;中央也早已通過決議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但是,它的思想遺毒並非絕跡了,可能還會在適當場合死灰複燃的;

  其次,一些人的戀舊和習慣思維,會把尋求對現實的不滿的解決辦法寄托在搞“文化大革命”那樣的運動,其實就是洩私憤,發洩對現實的不滿,報複現實和政府。

  還有一些人出於對當今官員貪污腐敗、社會缺乏公平正義、分配不公、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等等現象的不滿和憂慮,渴望改變這種現狀,但又苦於沒有好的辦法,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失望於政府,因此,沒有合理的解決渠道,就必然尋求不合理的解決渠道和辦法,寄托於搞“文化大革命”這種烏托邦式的選擇,寄希望於大亂得到大治、打倒一切貪官污吏、根除一切醜惡現象,但這只能是一廂情願,只能是事與願違,重蹈文化大革命的覆轍。說白了就是使社會文明倒退,經濟潰敗,人民遭殃。

  因此歷史的教訓切不可忘記,切不可將希望寄托在大亂,文明應該以秩序為前提,因此,就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是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只有改革那些不適合經濟發展和人民需要的政治體制,諸如家長制,缺乏監督的滋生腐敗的政治體制等等,讓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監督政府,使政府不敢懈怠,使人人起來負責,管理政府事務,才不會人亡政息。才能使人們享受公平正義幸福的生活。而政治體制改革必然觸及到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困難可想而知,但是又不能知難而退,只能迎難而上,除此之外,別無選擇和出路。所以,總理的警言“每個有責任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要有緊迫感”,就是提醒黨員和領導幹部要敢於革自己的命,從自身做起,時不我待,完成政治體制改革的艱巨任務。

  “為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奮鬥一天。”溫總理的感人肺腑的言語,表達了他對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的深刻認識以及為此付出努力的堅強決心。這決心來自於對人民的無限熱愛,來自於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無限忠誠,來自於他一貫堅持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的從政為官理念。必將對黨員和其他領導幹部產生積極影響,人民相信和祝願總理在任期內做出令人民滿意的政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