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曹仁超:中國社會財富集中在3%人口手中

http://www.CRNTT.com   2012-07-25 10:53:57  


香港股評人 曹仁超(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訊/“一項由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研究中心在今年5月首次發表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家庭儲蓄率分布極不平均。55%中國家庭是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的,但最高收入家庭儲蓄率卻高達60.6%,即中國家庭貧富不均情況極為嚴重。2012年中國有55%的人口每月收入少於1500元人民幣,財富集中在1%到3%的人口手中。55%的人口生活只夠溫飽,反之1%到3%的人口卻揮金如土。”《中國企業家》日前登載曹仁超的文章“中國社會財富集中在3%人口手中” : 

  2007年10月到2008年的金融海嘯不但來得急而且來得猛,2008年8月美國財長推出7000億美元TARP計劃,向銀行大量購入呆壞賬,可惜2008年9月出現雷曼事件,令7000億美元不夠應付。中國政府在2008年11月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挽救經濟計劃,A股首先反彈。美國在總統大選後的2009年3月批准量化寬鬆(QE),美股才止跌回升。其後各國政府亦有類似計劃,令全球的金融海嘯退潮。今天的投資者不但未能忘懷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那段日子的損失,面對歐債危機,擔心全球經濟會否出現二次尋底,因為1932年至1936年美國股市回升四年後,出現二次尋底。如何保障你個人財富已成為首要任務。

  歐元區衰落難逆轉

  歐債危機來源是因為南歐國家的主權債券風險不斷上升,導致歐元區經濟不穩,有些經濟學家稱這場歐債危機為“衰落中的危機”,起因是歐洲一如美國已進入去工業化期。歐洲在過去面對新興國家出口競爭力不斷上升,令歐洲諸國工業產品競爭力漸失。在政客推動下,政府提供各種福利去阻止人民生活水準下降,支持各種福利的資金來自政府大量舉債。1980年起美元利率不斷下降,令借錢利息負擔日漸減少,雖然舉債數目越來越大,仍負擔得起利息開支。

  2000年歐元區成立,使競爭力強的德國、法國貨幣同競爭力弱的南歐國家貨幣捆綁在一起,其他歐洲國家成為德國、法國貨的出口市場。透過銀行制度,德國和法國的資金又回流南歐國家。南歐國家在未加入歐元區前,因貨幣弱需面對高利率支持匯價,加入歐元區後當地利率大幅回落,刺激那些國家的樓價大幅上升。資產價格上升創造了虛假的繁榮,直到2007年金融海嘯後,資金從歐洲回流美國,歐洲國家的銀行被迫收緊信貸,引發歐債危機。

  歐元區說到底不是一個國家,不像美聯儲面對的是一個國家,歐元區境內國與國之間的利益不一致,令歐洲中央銀行面對歐債危機時,沒法像美國聯儲局那樣積極。2012年第一季歐洲GDP負增長0.2%,如第二季GDP仍是負增長便確認重陷衰退。不但希臘主權債券有可能違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及愛爾蘭問題亦無法解決。

  問題是歐元區去工業化之路已無法逆轉。今天德國、法國等銀行已無力再貸款給南歐國家,不但這些國家已面對資產負債表衰退失去借錢能力,同時資金由歐洲回流美國。歐債危機已漸漸變成政治危機,2009年底本人早已指出:歐債危機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理由是歐洲經濟早已進入衰落期,導致人民收入下降、國家負債大升,今天政府已無法舉債去增加人民福利。唯一解決方法是將歐元大幅貶值,把問題由歐洲出口到美國,但相信美國政府絕不容許上述情況出現,日本經濟已衰退22年,美國政府仍不容許日元貶值。歐元區對全球經濟影響力遠超過日本,過去22年全球經濟可以在日本衰退下保持繁榮,面對歐元區衰退,情況又如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