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民族復興式科研圖什麼 | |
http://www.CRNTT.com 2012-08-08 12:10:27 |
網易新聞《另一面》今日刊發評論文章“荒唐科研不只為套經費”,詳細內容如下: ■ 為免禍,“大躍進”時全國科研人員“放衛星” 1958年全國“大放科研衛星”時也不需要官方基金撥款上課題,一樣取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成就” 楊宜勇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回應,2007年,他們就發布了第一份民族復興報告,5年之後,他和同事花了一個月時間完成了這份新的報告,其間沒有花國家一分錢,純屬“業餘愛好”。像“中華民族復興指數”這種不是課題也沒有經費、由財政供養的專家學者搞的“不花國家一分錢”的研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並非僅見。 1958年8月8日,上海舉行科學技術研究工作躍進展覽會,上海地方工業、上海高校、中科院和中央各部委在上海的研究機構共60個單位參展,共展出實物、圖片和圖表2600多件,“其中440多項達到或超過了國際水平,其餘更多是國內或上海首創的”。參加展覽的單位還提出了進一步的躍進計劃,如煤炭變珠寶,廢氣變黃金,陶瓷像鋼鐵堅硬,鋼鐵像陶瓷耐高溫,做到“腫瘤低頭,高血壓讓路”。 北京大學自稱在半個月內完成680項科研項目,超過了過去三年科研項目的總和,其中100多項是尖端技術科學,有50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僅僅半個月後,北大的科研成果就突然達到了3406項,其中達到或超過國際水平的有119項,屬於國內首創的有981項。 南開大學當時的科研也很神速。1958年8月10日開始,南開黨委領導4000多名師生,掀起大搞科學研究、大辦工廠的高潮。第一夜就提出2000多個科研項目,其中大部分是屬於尖端科學的,不少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以上這些項目自然也不消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庫、科技部軟科學項目部”這些負責官方科研經費的機構里撥款,不過不需要像“民族復興指數”一樣研究好幾年,就能達到與之不相上下的“科學程度”。但當時的科研人員如果不放“衛星”,就很可能被打入另册受到抨擊。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