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李稻葵:金融危機正在催生出一個嶄新的世界格局 | |
http://www.CRNTT.com 2012-08-27 08:30:27 |
第一,世界政治、經濟的穩定器。中國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現行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因此,中國有充分的理由,也應當盡最大的努力保持現行體制的相對穩定性,任何過快、過於激進的改革和變更都對中國的發展不利。 中國自身相對較快、平穩的經濟發展,毫無疑問是發揮穩定器作用的根本所在。除此之外,中國調整經濟結構的舉措,也是對當今世界穩定的一個重要貢獻,這是因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最重要的體現是減少外貿順差、擴大內需,這有助於促進全球經濟的再平衡,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廣闊機遇。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在這一方面的表現應該說非常突出,在全球範圍來看堪稱典範。危機前的2007年,中國的貿易順差高達3007億美元,占GDP的8.8%;經過兩年多的調整,貿易順差占GDP的比例降到了2011年的2.5%,2012年將持續下降,極有可能降到1.3%以下。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對中國的貢獻講得不夠,宣傳沒有跟上。 中國保持世界穩定的另一個作用體現在人民幣匯率的不斷調整上。人民幣作為世界上一種重要的貨幣,其匯率在穩健的前提下逐步地調整、增加彈性,對於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無疑非常重要。設想人民幣的匯率大幅波動,無疑會給中國的貿易夥伴帶來物價的變化、通脹或者通縮的壓力。事實上,人民幣一直也在穩定、逐步地升值,這對國際金融業的支持也是巨大的。金融危機爆發前,人民幣不像日元、新加坡元、巴西雷亞爾等,對美元進行了貶值,實際上支持了美國的金融穩定。如果當時人民幣兌美元出現15%以上的貶值,國際的經濟格局會更加混亂。 中國對於世界穩定的第三方面貢獻就是長期保持負責任的投資取向。中國手中有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擁有全球最大的投資基金,而當今世界極其需要的就是負責任、耐心的投資者。如今,發達國家面臨艱難而長期的調整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其信用會不斷下降,所以,中長期看,大量國際投資者都在試圖轉變資產配置,希望把以美元、歐元、日元等計價的金融資產轉變成以人民幣等貨幣計價的金融產品。而這一過程不見得會是平穩的,中國應當充分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事實上,中國在這方面已經發揮了部分作用,比如,2009年美國國債市場遭遇部分投資者撤資時,中國並沒有從美國市場大幅撤資;比如,日本的國債規模很高,每一個日本公民從嬰兒到百歲老人平均背著10萬美元的國債,從中長期來看,日本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而中國也一直在增持日本國債。可以說,中國是當今世界最有耐心、最有長遠意識的投資者,事實上起到了國際金融穩定器的作用,但這件事情我們也是做了很多,講得不夠。 當然,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把握機遇,在國際上創造更多穩健、高質量、嚴格監管的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包括國債、企業的股票和債券等,為持有養老金、保險金的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多資產配置的選擇。當然,這與中國自身金融體制改革、資本市場改革、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緊密相關。 第二,國際秩序改革的推動者。中國作為一個不斷發展的大國,深深地被當今不合理的國際體制所傷害,投資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不切實際的減碳要求以及各種各樣的技術門檻等,都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構成了桎梏。而這些桎梏對於其他窮國等後來者而言也是十分顯著的。因此,中國有理由代表窮國向發達國家提出各種改革要求,最終推進國際經濟界的重大改革,使得國際金融交易和世界實體經濟的規模和格局相配合。 與此同時,中國也不希望這樣的改革是震蕩型的,畢竟中國從現行的經濟體制中得到了收益。中國必須積極與發達國家進行溝通,成為要求激進改革的發展中國家和保守的發達國家之間的橋梁,力保當前國際秩序改革的平穩和漸進。 第三,窮國未來發展的探路者。當今世界的窮國都在盯著中國。中國是一個人均資源極其匱乏的國家,也是一個人口眾多、社會龐大的社會體,中國如何在先天不足的條件下,探索出一套對環境友好的低碳發展道路,是許多窮國極為關注的。如果中國能夠在這些方面取得成績,無疑將會為窮國帶來福音。 同時,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社會體,也面臨著極其複雜的社會矛盾,超大型城市的管理,包括交通問題、住房問題、醫療問題、退休養老問題等,都是人類社會之前所沒有遇到過的挑戰。中國如果能在社會管理方面找到一條平衡公眾秩序與個人自由、比較有效的管理體制,也會對後來者提供啟示,具有感召力。對於一部分的發達國家,如歐洲的大陸國家,中國的探索也會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總體來看,金融危機正在催生出一個嶄新的世界格局,無論富國、窮國和中國,新的“三個世界”各有各的訴求,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難題。作為富國與窮國之間的橋梁,中國應該也必須在不斷解決自身的社會經濟發展矛盾的同時,擔當起歷史的使命,成為世界經濟政治的穩定器、國際秩序改革的推動者以及窮國未來發展的探路者。在這三方面履行好職責,既符合中國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經濟的利益。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