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際金融秩序變遷到了極微妙時期

http://www.CRNTT.com   2012-10-11 08:45:09  


 
  文章指出,作為由銀行資本和產業資本相互滲透、融為一體而形成的最高形態的壟斷資本,金融資本在現代經濟乃至政治參與中的行為邊界不斷擴大。尤其到了上世紀90年代,當虛擬經濟大行其道時,世界財富觀念更演變成對金融資產的追逐。金融資本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運作力量在財富增值中的作用被無限放大。特別是在以美元為中心的支付體系和無休止的金融創新的卵翼與支撐下,極度繁榮的美國金融資本在締造了令人瞠目結舌的財富繁殖速度的同時,也把本應是經濟發展最扎實根基的實體經濟擠到了一邊。以至於華爾街的金融寡頭和美國政府的經濟高官認為,僅僅靠金融資本就足以統領全球經濟。特別是在金融自由化的號角下,以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不斷擴充實力,金融衍生產品層出不窮。其中以信貸違約掉期(CDS)為代表的全球衍生金融產品的市值一度高達600萬億美元以上。而從美國金融霸權的支撐體系來看,美國在掌握金融話語權的基礎上憑借其對國際輿論的操控迫使其他國家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跟著美國起舞:接受國際金融慣例變成一種必須與樂意,在規則、概念、議題甚至體系上接受美國的主導並因此放棄主動而為的權利,金融創新的衝動,被執行金融市場價格及遵循行情的商業思維所俘獲。

  文章表示,如今,國際金融秩序變遷正處於極為微妙的時期:一方面,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與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上升,要求美國與有關國際組織全面檢討現有金融政策與金融體系的弊端,進而拿出負責任的前瞻性經濟措施;另一方面,美國等金融主導國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會盡力拖延國際金融體系改革。

  儘管發展中國家多年以來始終在呼籲改革IMF和世界銀行的治理框架,包括要求重新審核基金份額、擴大基礎投票權、增加發展中國家投票權比重和話語權、廢止少數發達國家事實上的否定權等。發展中國家要求在設計份額和投票權及其分配的過程中,除了反映已有經濟規模的總量指標,還應前瞻性地考慮能夠反映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的指標,從而保證制度設計的前瞻性和動態的公正性,體現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潛力及相應的話語權,以利於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促進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雖然發達國家儘管也要求改革,但他們是現存國際金融體系的主要受益者,因此並不會真正下決心大刀闊斧地改革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更不願放棄在投票權上的既得利益。他們對全球主要金融危機的反思,主要目的是要加強國際金融的穩定,以保護本國的利益不受損害。

  文章最後說,當前依然嚴酷的金融生態以及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深刻地凸顯出二戰以來作為全球經濟治理重要角色承擔者的IMF,尤其是全球經濟“穩定器”的美國,事實上已無法繼續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安全與可持續的制度環境。所以,全球經濟治理的機制設計與秩序重建比戰後任何時期都更加迫切。改革注定是多維的戰略博弈,既需要重大事件發酵提供時間窗口,更需要替代力量、工具的發育,尤其要破除特權慣性的約束。或許,只有當發展中國家的實力壯大至足以改變世界經濟力量的對比時,他們所希望的改革主要國際經濟組織制度設計議才有進入執行層面的現實可能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