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陳志武:為改革尋找新動能

http://www.CRNTT.com   2012-10-19 11:14:44  


 
  陳志武:有個數據對比,2010年,中國預算內外的財政收入接近GDP的35%,那年財政赤字為GDP的1.7%;美國各級政府稅收為34656億美元,占GDP的23.9%,美國赤字為10%,很高。但比較之下,美國之所以財政赤字高,是因為政府徵稅少,如果美國徵稅率達到中國35%的水平(而不是23.9%),那美國政府會有財政盈餘。中國政府的財務狀況好,是因為徵稅和預算外收入很高。

  美國歷來是窮政府、富社會。財政赤字與規模較大的國債對美國政府的權力擴張形成一種約束。如果政府太有錢,老百姓的私權利就會受到威脅。這也是為什麼古希臘、羅馬共和國以及中世紀之後的現代民主法治國家興起過程中,都是政府窮,有很多國債。

  想象一下,如果今天美國政府沒有財政赤字、而是有萬億美元的財政盈餘和政府財富,這萬億美元不太會退回給老百姓,民主黨的議員會想法推出福利項目和建設工程,搞來搞去,必然導致政府權力的膨脹。政府權力擴張,對老百姓和市場的批評意見的接受能力會大大下降。

  一些朋友問,美國什麼時候能把財政赤字問題解決好?我說,千萬不要解決好,一旦解決好了,美國政府的權力就更加要擴張了。財政赤字可以某種程度上約束政府的權力膨脹。只要讓他們比較缺錢,有赤字、有國債,才可以讓這些政客不會像中國地方官員“那麼牛”。

  與其恥笑美國的財政危機還不如更多地做一些反思:一個良性的社會,它的政府是應該有絕對的、不受制約的徵稅權力更好呢,還是政府徵稅權受到嚴格制約,把更多的收益和財富留在民間更好?

  《財經》:下一個十年,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是不是主要在於你一貫主張的土地私有化、國有企業民有化?

  陳志武:還有徵稅權受到制約,根本性地實現減稅、免稅。通過這三方面的改革,還富於民,使中國經濟朝著內需和民間消費驅動的方向轉型。

  《財經》:目前外需不振,消費乏力,中國經濟出現下行風險,如何看中國經濟存在的結構問題?

  陳志武:現在結構性問題很嚴重,很多學者都意識到,結構性問題必須要改革,但是,實際情況則是促進結構性調整、改變增長方式進展緩慢,某些方面反而倒退了。

  中國經濟以外需而不是以內需驅動,其實是漸進式改革的必然。從邏輯上講,漸進式改革不會以產生內需的制度改革起步,而是在不改變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引進外需力量,由外需帶動國內增長並鬆動既有利益格局。這樣做就形成對外需的依賴而內需總是啟而不動。而外需帶來的早期增長培植了既得利益群體,增加了進一步改革的難度。因此,未來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必然要啟動以“減少行政權力、制約政府權力”為目標的體制性變革。

  破解國企改革之困

  《財經》:我們注意到,今年以來深化國企改革的呼聲鵲起,但如何選擇路徑成為討論焦點。如何理解“國有企業做強、做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