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瑞典流行音樂家巴德:7歲讀尼采8歲看康德和黑格爾

http://www.CRNTT.com   2012-11-27 15:24:45  


 
  A:我認為是。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工作,我出了一些暢銷唱片,賺了些錢。不過,我對為了致富而賺錢沒興趣,覺得那有點庸俗、乏味。我感興趣的,是有錢以後的自由。

  B:對當紅女歌星Lady Gaga你怎麼看?

  A:我認為她很棒,很快就成為一大文化偶像。她很用功。她是麥當娜和埃爾頓.約翰的“二合一”。她的藝術壽命將會很長,對流行文化影響會非常大。她為我們這些同行開了先例。她非常非常專業。

  B:當代音樂家還有你喜歡的嗎?

  A:我一直喜歡比約克。對我來說,她比ABBA更重要。ABBA在商業上很成功,但比約克更能給人以啟發和靈感。

著書:互聯網預言家

  B:你寫過的書有哪些主張?

  A:我寫過三本書,分別在2000、2003年和去年出版,講的都是互聯網如何影響人類。1996年起,我在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教書,課程是互聯網社會學。90年代我的一些預言,現在都實現了,我成了一個“互聯網預言家”。

  B:能給出一些例子嗎?

  A:我預言過谷歌、Facebook的出現。如果你有時間坐下來,思考網上發生的事情,以及技術發展趨勢,要預言下一個大事件其實很容易。

  B:那下一件大事會是什麼?

  A:目前正在發生的重大革命,是人們開始甩掉電腦,因為一切都會走向“雲端”。基本上我可以用你的電腦,獲取你電腦中的幾乎一切。現在個人信息也開始從我們的硬盤移向“雲端”,便於與他人共享。因此,“我的信息為我所有”的觀念將消失,信息將被共享。如個人博客將演進為群體博客,由擁有相同興趣或目標的人一起寫,因為不少人已經厭倦了維護自己的博客。

  B:個人隱私怎麼辦?

  A:我們看待隱私的態度也會改變。我們會不那麼在意個人隱私,更關注家庭或群體隱私。現在的年輕人往往與最親密的五六個朋友形成一個虛擬家庭,人們會與少數親密朋友分享越來越多的東西,但又很堅決地在群體外部竪起一堵墻,以防外人窺探。社會將既變得更加透明,又出現更多圍墻。

瑞典文化:開放帶來成功

  B:瑞典流行音樂風靡全球,其原因是什麼?

  A:有很多,特別是在上世紀70年代ABBA出現之後。這是第一個非美英國際超級巨星,它在斯德哥爾摩製造了一種音樂創作的自信氣氛。1984年ABBA散夥後,Roxette等又在國際上走紅。我們90年代創辦的斯德哥爾摩唱片公司,旗下也出了Cardigans等樂隊。

  瑞典音樂家以非常優秀著稱世界,創造了一種美英藝術家喜歡來這裡工作的氛圍。所以,儘管音樂產業的中心是紐約或倫敦,但當藝術家決定到哪裡製作下一張唱片時,往往會選擇來斯德哥爾摩,因為這裡更清靜,沒有狗仔隊打擾他們。他們可以住好的酒店,可以每天走路到工作室,可以與很出色的製作人和歌曲作者合作。

  這一模式形成於90年代,為Britney Spears等率先採用。後來其他藝術家也紛紛效仿,德國搖滾樂隊、美英流行歌星都來了。斯德哥爾摩音樂圈的人互相熟悉,每個人的成功經驗都會啟發很多人,它成了國際音樂界的一大重鎮。在每個街角,你幾乎都可以找到一間工作室或製作公司,每一家還可能衍生出新公司。今天為我幹活、當助理的年輕人,明天可能成為創作者或製作人。

  音樂製作是一種必須經過訓練的技能,還需要有一個已經取得一定成功的環境。90年代的斯德哥爾摩就做到了這些。過去20年來,我們設法把這一氣氛保持了下來。

  我們的音樂家取得成功後,美英音樂家才逐漸過來。麥當娜和Lady Gaga雖然住在紐約,但她們更喜歡來這裡寫歌、錄制唱片、拍攝MV。她們都利用了瑞典的人才資源。瑞典之於全球流行音樂,就像納什維爾之於美國鄉村音樂一樣。很多日本流行歌星也開始過來了。目前有兩位日本人在與我的工作室合作,兩人去年都寫過日本榜首歌曲。斯德哥爾摩是個很好的工作地點,在整個流行文化方面都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