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十八大後中國稅制改革前瞻

http://www.CRNTT.com   2012-12-19 09:05:53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訊/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時刻。快速穩定增長的引擎正在發生轉變,出口與投資需求擴張受到國際國內多種因素的制約。瞭望東方周刊發表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文章表示,2008年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出台的積極財政政策仍將具有一定的慣性,假如僅僅依靠財政支出擴張,難以保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十八大後中國需要加快稅制改革步伐,融財政政策選擇與稅制改革為一體,以便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應從擴大支出轉為進一步落實減稅政策

  文章稱,中國2008年以來一直強調“結構性減稅”。在現實中,財政政策工具的選擇採取了收支並用的策略。

  十八大之後,“穩增長”不能走老路。政府的所作所為應轉向尊重市場力量,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擴大支出刺激市場需求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擴大支出也有諸多不利之處。支出受益面可能存在不均,結果可能是市場中強者得到更多的資源,而弱者得到較少的資源或什麼也沒獲得,尤其不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這是不能繼續採取擴大支出政策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擴大支出規模必然要借助於政府投資項目,這麼做也可能導致政府行政審批權限的擴大並帶來體制性複歸的問題。

  原因之三是擴大支出規模或意味著債務融資規模的擴大,或意味著財政收入的增加。從當前中國情況來看,政府舉債仍有空間,但由於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仍未得到合理的解決,地方債從某種程度上看仍有向中央轉嫁的可能。這樣,擴大債務規模勢必增添未來財政風險的不確定性。

  原因之四是如果依靠增加財政收入的方式來擴大支出,那麼這會給處於不確定性狀態的經濟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給已陷入困境的企業雪上加霜。

  不宜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不等於財政支出政策不能有所作為。財政支出結構調整仍可發揮積極作用。通過財政支出結構優化,增加公共服務投入,如擴大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就可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釋放出更多的消費需求,為經濟增長提供最為根本的支撐。

  與此同時,減少包括稅收在內的財政收入是積極財政政策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減收最終會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減收不僅包括減稅,還包括非稅收入如收費和基金等的削減。減收可以減輕企業負擔,從而讓企業輕鬆上陣,增強企業活力。

  減收勢必增加財政壓力,但減稅收益也顯而易見。企業競爭力的增強,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最終會在帶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促進財政收入的增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