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曾經的媒體與文藝管制

http://www.CRNTT.com   2013-01-08 12:18:10  


台灣曾經的媒體與文藝管制
  中評社北京1月8日訊/騰訊文化觀察日前登載專題文章《台灣曾經的媒體與文藝管制》,文章說,今天許多人對台灣的言論自由予以肯定,或表示出艶羨。但台灣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過對媒體和文藝“無微不至”的管制,但靠管制築成的鉗制言路的大堤,最終被歷史大潮衝垮。(十年砍柴語) 

  在台灣五、六十年代政治肅殺的時期,動輒得咎,播音員、稿件編撰和電台負責人如履薄冰,每個人腦中都有一個小的警備司令部,生怕出事。文學大家王鼎鈞先生在他的回憶錄中,對蔣介石統治台灣期間,當局對媒體與文藝的管制做了一番饒有趣味的回憶。

每個媒體從業者腦中有個“小警總” 
 
  文學大家王鼎鈞先生,一生極具傳奇色彩。他在1925年出生於山東蘭陵一個耕讀世家。抗戰時期進入魯籍名將李仙洲創辦的專門收容山東流亡學生的國立二十二中,這所學校從安徽阜陽一路遷到陝西漢中。王先生在這所學校完成了初中教育,爾後參軍成為一名憲兵,1949年5月在上海隨敗退的大軍逃到台灣。從此他筆耕為生,僅僅初中學歷的他在文學江湖中博得聲名。1950年他進入由國民黨中央直接管理的“中國廣播公司”,由資料員成長為廣播稿件編撰者。

  鼎公在其“回憶錄四部曲”之四《文學江湖》中,用大段文字講述了他親歷的國民黨對新聞和文藝的管制,至今讀來,亦很有趣味。

  當時的廣播是傳播力最強的第一媒體,特別是國民黨退居台灣後,廣播對本島和大陸的傳播效能遠遠超過報紙,因此中廣由國民黨“文宣總管”張道藩兼任董事長。廣播播音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在台灣五、六十年代政治肅殺的時期,動輒得咎,播音員、稿件編撰和電台負責人如履薄冰,每個人腦中都有一個小“警總”(台灣警備司令部,在所謂的“戡亂時期”是台灣最具權力的暴力機構),生怕出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