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對“人口紅利盡頭”

http://www.CRNTT.com   2013-01-17 08:48:36  


 
  在大多數已經完成了人口轉變的發達國家,人口的老齡化是經濟發展的一個結果,發生於人均收入達到較高水平的時期。然而,中國的人口轉變是在加上了計劃生育政策的額外作用條件下,在較早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階段上提前完成的,相應的老齡化是在人均收入仍然處於較低水平的發展階段上發生的。即還沒有從勞動力豐富的禀賦結構,轉向資本豐裕的禀賦結構,從而還沒有在資本密集型產業中獲得比較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過早出現勞動力供給減少現象,以及工資水平上漲的趨勢,意味著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中國長期享有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將會獲得削弱。與此同時,由於從人均GDP水平看,中國尚未進入可以用資本替代勞動的發展階段,新的比較優勢將不能及時顯現出來,因此,經濟增長有可能喪失其可持續性。

  “先老”導致的勞動力供給下降和“未富”帶來的大量勞動力需求,形成一個比較優勢真空。因此,目前勞動力市場上已經出現的勞動力短缺端倪,背後潛藏著動態比較優勢危機。

  應全面啟動戶籍改革

  文章指出,這種“未富先老”的局面需要引起國家的足夠重視,去努力挖掘或者延長人口紅利期。

  由於中國各地區間發展階段不同,資源禀賦、人口結構差異都很大,在沿海出現招工難現象的同時,中西部地區還有勞動力轉移的餘地。在這種情況下,戶籍改革的推進至關重要,因為改革能夠延長人口紅利期,讓中國獲得更多時間來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從生產角度講,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下降和勞動年齡人口開始負增長有重要關係,如果能夠讓農民工獲得戶籍,改變其在40歲左右返鄉的情況,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勞動力供給。

  從消費角度看,農民工現在是城市里的勞動者,但在有後顧之憂以及返鄉預期的情況下,他們不可能成為和城市居民對等的消費者、採用一樣的消費模式。如果能解決他們的戶籍問題,能釋放極大的內需潛力。

  “農民工”和“城鎮常住人口”的主要組成部分幾乎相同,中共十八大報告強調“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說明中國戶籍改革未來將用“兩條腿走路”。

  未來,在中國戶籍改革的推進過程中,中央要拿出時間表,有頂層設計,並和地方政府有一定的分工。以義務教育為例,在人口流動較大情況下,考慮到地區之間的均衡,最好的方式是中央把義務教育財政責任承接下來,而地方政府則應逐漸落實社會保障、低保的相關責任。

  雖然經濟增長減速是人口紅利消失的結果,但中國不可能通過調整人口政策讓生育水平大幅提高,未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會逆轉或延緩的可能性極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