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肖鷹:趙本山的退出是央視春晚利好 | |
http://www.CRNTT.com 2013-02-04 11:52:01 |
第一,“小品”作為藝術類型,是陳佩斯、朱時茂、趙麗蓉等早期央視春晚演員將藝術院校訓練學生的“片斷表演”類型化的產物。早期春晚小品的表演手法、風格本是多樣化的,充分反映了表演藝術的手法、風格的豐富性。但是,我們看到,“趙本山小品”把小品表演藝術幾乎完全壓縮為以對白誤會抖包袱來推進表演、產生“笑果”的“說口”。也即,“趙本山小品”是小品表演藝術的萎縮和單線條化。 第二,在春晚表演以農民生活為主題的小品的21年裡,趙本山的“農民意識”並沒有在時代演進中展開視野,而是嚴重萎縮和僵化,在2009-2011年的三屆春晚中,趙本山及其徒弟表演的三個小品《不差錢》、《捐助》和《同桌的你》,儘管“與時俱進”地添加了“農民上央視”、“農民上大學”等佐料,但真正用以“取悅”觀眾的,仍然是生活在愚昧貧賤狀態且甘於這種狀態的農民的“可笑”。 顯然,在“春晚小品王趙本山”的心目中,“中國農民”是亘古不變的“笑料”。 第三,傳統二人傳的“說口”,以“葷口”為多,涉及性內容,格調較為低下,屬於“兒童不宜”。在上述三個趙本山小品中,一些“灰色葷口”通過擁有數億電視觀眾的央視春晚舞台,展示給了全球華人觀眾。 “央視春晚”,是中國國家電視台中央電視台最重大的年度電視聯歡晚會,它舉辦近30屆來,不僅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年度藝術面貌的最重要窗口,也是對全國文藝表演、藝術品位最具影響力的平台。近20年來,央視春晚劇組,從總導演到專業導演,已更新換代數輪,但是,為什麼會形成“流水的導演鐵打的趙本山”現象?為什麼上世紀80年代初在春晚舞台上多姿多彩的小品藝術最終被壓縮、定型為視野狹窄、演技單一、格調不高的“趙本山小品”?為什麼13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二的一個國家的國家級電視台的春晚舞台,就只能有一個“小品王”,而且這個“小品王”必須就是趙本山? 無論從央視春晚劇組的運行體制還是央視春晚的國家文化職能來看,“趙本山春晚現象”都值得反思。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