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郭偉峰:中國評論月刊創新要更大膽

http://www.CRNTT.com   2013-02-04 00:21:36  


汪道涵會長(中)與中國評論月刊負責人合影,章念馳(右一)陪同。
 
  第三,《中國評論》月刊打破了四十多年來兩岸關係背景的報刊不得入島的禁忌,成為了一本兩岸同時發行的兼具政治性和思想性的雜誌,也是第一家可以在兩岸公開銷售的雜誌,並且由此發展成為集通訊社、新聞網絡、出版機構、智庫一身的新型媒體。

  2000年4月,《中國評論》月刊在民進黨執政初期被批准入島。郭偉峰說:“在《中國評論》月刊創刊15周年之際,我們特別要對民進黨歷屆‘陸委會’主委及各個相關政治人物給予《中國評論》月刊的長期支持,表示非常的感謝。立場觀點有不同,但是大家彼此之間相識相知,敢於接觸,願意交流,回歸理性,共議未來,這就很好了。”

  第四,《中國評論》月刊近5年多來更上一層樓,與時代共同進步,承載了兩岸關係理論創新以及和平發展框架的討論與交流內涵,是兩岸之間最重要的專業平台,並為今後的理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實踐出真知,兩岸關係的理論創新15年來從未停頓過,尤其是近5年來,在國台辦王毅主任的領導下更是突飛猛進,達到了新的境界與新的高度。郭偉峰稱,王毅主任將兩岸關係理論從原來比較零散、片斷、不連貫的,甚至是比較對立的政治思考重新提煉和升華,這體現在了中共十八大的報告中。兩岸關係理論創新的這15年來,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繁華、開放和包容的創新時代。《中國評論》月刊與這樣的大趨勢同步而行。

  郭偉峰說,作為一個專注兩岸關係15年的媒體的負責人,這種結果讓我們感到非常欣喜,也為中評社全體工作人員帶來了很大的動力。

  郭偉峰總結道,15年來,《中國評論》月刊在構建和平發展理論框架的過程中不但沒有缺席,還成為了重要的承載思想的平台。參與其中、推動發展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價值。

  郭偉峰說:“展望未來,我們還要吸收更多的新生力量,把《中國評論》月刊辦得更好,要把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網、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中評智庫基金辦得更好,膽子要更大一些,包容要更大一些,創意要更多一些,作用要更遠一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