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1962:中國“春晚”誕生秘事

http://www.CRNTT.com   2013-02-10 08:49:14  


 
  小品第一次登上屏幕

  因為晚會在台內外反響熱烈,台裡決定在1962年春節前再辦一次。

  文藝組辦晚會實行輪流制,這一次輪到組裡負責曲藝、話劇口的王扶林來辦。“外面買票看不到”的創新理念,依然是這次晚會的方針。

  王扶林和笪遠懷是同班同學,都畢業於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現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入校後上的第一堂課就是做話劇小品練習。王扶林為了挑選話劇類節目,常去中央戲劇學院看學生演的小品。

  他想,如果將這些小品搬到晚會上,才是百姓真正“買票看不到”的節目。他在戲劇圈內打聽,各自單位的聯歡晚會上哪些表演最詼諧。

  節目很快確定了。除了上次的相聲演員之外,還敲定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實驗話劇院等單位的演員。為了不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相聲和小品穿插編排。

  這是小品第一次登上屏幕。王扶林還創造了另一個第一:茶座式的演出現場。

  為此,“大播”的觀眾席上搬進了五六張大圓桌。演員和觀眾圍坐桌邊,站起來就能表演,坐下即是觀眾。

  以前固定在舞台前的攝像機,現在被架在了圓桌間的空地上。另有幾台攝像機,身後拖著長長的電纜,在觀眾席間游走自如,既跟拍節目,又把觀眾的反應全部攝入。

  彩排的時候,電纜在地上滑來滑去,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行走,以免被絆倒。

  其時,20歲的趙忠祥剛進台不久,是播音組的第一個男播音員。在無從打發的大把閑暇時間裡,他常跑來觀看文藝組的彩排和演出。他清晰地記得,這是第一台改變了以舞台為中心的傳統形式的晚會。

  這一新穎的形式,被1983年的首屆春晚繼承了。“現在幾乎沒有人知道春晚是怎麼來的,實際上就是隔了中間這20年的時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