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制裁朝鮮 大國有了共識

http://www.CRNTT.com   2013-03-21 09:14:15  


 
  朝鮮既非世界大國,也不是東北亞強國,卻成為東北亞秩序的挑戰者,這是令人費解的。從傳統國際關係理論而言,朝鮮應該是個秩序的維護者,而不是“革命國家”。唯有打開朝鮮的“黑箱”,才可理解朝鮮行為的邏輯。

  國家構建的方式往往是其行為的“胎記”,朝鮮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之中,美蘇兩大國劃分勢力範圍“製造”了朝鮮,隨後爆發的朝鮮戰爭成為冷戰開啟之後的第一場熱戰,中美兩大國捲入其中,也固化了東北亞地區意識形態對壘的界線。在此之後是劍拔弩張的冷戰,朝鮮從誕生以來便在戰爭及其“戰爭狀態”(霍布斯意義上的鬥劍狀態)之中,加之處於大國的夾縫之中,不安全感已經內化為潛意識。

朝鮮的不安全感=金氏家族的不安全感

  當然,朝鮮在大國之間也學會了一套左右逢源的外交技巧,玩弄大國於股掌之間。冷戰期間,朝鮮游離於中蘇兩強之間,冷戰之後又在中美之間,朝鮮外交的精髓在於:防止大國之間在朝鮮問題上達成共識。

  所謂朝鮮的不安全感,更多的集中於政權或者金氏家族的不安全感,從金正日向金正恩的“交班”風雲便窺一斑。對衝不安全感需要殺手鐧,自二戰以來,原子武器便成為國家安全的“護身符”,有了核武器便可以高枕無憂,既可以保政權安穩,又可以獲得政治合法性,可謂一舉兩得。先軍政治的治國之策便是將核武器與金氏政權嚴絲合縫地結合在一起,這種治國方略並沒有隨著領導人的更替而發生改變,而是具有了強烈的路徑依賴效應。

  朝鮮近期的一系列強硬做法可以視為先軍政治惡性膨脹的結果,金正恩非但沒有將先軍政治改為先經政治,反而不斷強化核武器給朝鮮帶來的優勢。朝鮮外務省聲稱要對侵略者的根據地進行核打擊,就目前態勢而言,朝鮮對美國本土進行核打擊尚待時日,但是東北地區卻處於朝鮮核威懾的陰影之下。

  朝鮮咄咄逼人的強勢姿態讓大國逐漸意識到,綏靖政策已經失效,在和談無望的情況下,集體制裁或許是阻止戰爭的可行途徑。制裁朝鮮的大國共識並非大國之間的團結或者協調,而是朝鮮“逼迫”之下的產物。

  朝鮮雖然是一個自我封閉的國家,但是它卻需要依賴外部資源的輸入,也需要依靠國際金融體系。有日本媒體認為,金融制裁會掐斷朝鮮從外部世界獲得資金的管道,最終朝鮮將不得不回到談判桌上。制裁的效果尚待評估,但制裁共識的形成意味著朝鮮問題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朝鮮遊戲大國的基礎正在坍塌,大國管控朝鮮核危機的陣線正在形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