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頁岩氣:美國下的圈套還是中國的機會?

http://www.CRNTT.com   2013-05-07 11:13:31  


 
  美國的經驗是,通過嚴格的環保手段,能夠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污染和甲烷氣體溢出,一些企業也開始學會循環使用注壓的水。而關於地震,美國的研究機構認為,開發頁岩氣引發人能夠感覺到的地震的幾率非常低。英國科學家最新的分析也認為,開採頁岩氣引發地震的風險很小。

  但是,沒有嚴格的監管,一切就是空談。事實上,美國的監管都沒跟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而目前,國土資源部已就探礦權進行了兩輪招標,21個區塊、2萬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已經被采礦企業獲得。但顯然,相關配套法律還沒跟上,如果沒有嚴格的外界監管,企業當然沒有壓力支付額外的成本來做環保措施,只怕開採之處又是一片狼藉,更可能在開採所在地掀起新的“避鄰運動”。(什麼是“避鄰運動”參見專題《跨過PX這道坎是中國人必修課》http://view.news.qq.com/zt2012/NBPX/index.htm)

  更大的桎梏是在利益分配上,其實目前有動力和激情去開採頁岩氣的企業並不如想象多

  在我國,有一種非常規天然氣被開發得比較多,那就是“煤層氣”。煤層氣在我國開發了20多年,年產量達到15億立方米。從它在中國的商業化命運,其實也可以看出頁岩氣的商業化之路會很難。煤層氣是吸附在煤礦內壁上的氣體,也就是說煤層氣的探礦權和煤炭的探礦權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由此引發的礦業糾紛不斷。而開採出來了,總是要運輸,儘管可以把天然氣液化,但目前主流還是管網。中國的天然氣管網建設滯後,且握在幾大油企手中。石油部勘探司副司長查全衡就曾撰文指出,中國煤層氣的“商品氣”僅占開採出來的一半。

  頁岩氣的開採就更成問題,因為不僅僅是跟幾桶油要管網的問題,還存在嚴重的采礦權重叠。中國頁岩氣可采資源77%的有利區塊面積、80%的資源潛力處於現有油氣區塊內。因此,頁岩氣有利區塊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長油田等國企手中。國土部面向社會招標的頁岩氣區塊,主要位於上述區塊的邊緣,是之前從未經過勘探開發的“生地”。可想中標企業的勘探難度。

  另外,獲得頁岩氣探礦權的硬性條件是“本次招標出讓探礦權有效期3年,年均勘查投入應達到每平方千米3萬元人民幣及以上”。這一條已經擊退了好多中小企業。

  這種結果下,對開採頁岩最積極的就是幾大電力集團,它們計劃用開採出的天然氣直接發電上網,不過到底投標得到的區塊資源如何還很不好說,它們的相關開採經驗也嚴重不足。

  總之,現在看來,頁岩氣還僅僅是美國的“機會”

  美國開發頁岩氣,其實存在天時地利人和。按照美國的法律,土地所有者也同時擁有了土地之下的礦藏,這為頁岩氣的探礦權買賣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土地擁有者能夠獲利,就很少給探礦活動以阻力。管網的四通八達、地質數據的相對清楚和公開、技術的共享等因素也是助力。更為重要的是,其實美國頁岩氣的開採是由市場自發推動的,隨著美國天然氣價格的節節走高,許多企業看到了商機,所以幾千家中小企業都投入其中,而華爾街的資本又為他們提供了資金鏈。最近頁岩氣開發的低潮,其實也是市場的自我調節,因為供大於求,所以價格走低。可是很難說這是泡沫,因為市場也在調節,比如越來越多天然氣發電廠會被建立,市場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一些競爭力比較差的企業被淘汰或者被兼並,資質更高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十年來美國的頁岩氣併購規模也達到了千億。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目前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幾乎不存在,所以雪佛龍公司的副董事長被問到歐洲何時大規模的使用頁岩氣時回答說要等到20年代後了。因此,其實“頁岩氣革命”暫時是美國的,而不是世界的,它也給美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競爭優勢。當然,美國對頁岩氣的開發也不意味著對其它形式的能源的放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