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大陸學者林岡:統一前兩岸應有何種政治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3-06-03 00:18:19  


 
   “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內涵有待深入研究

  中國大陸對兩岸關係現狀的描述和統一目標的規劃均很清晰,就是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以“一國兩制”模式,實現國家和平統一。雖然在1980年代,中國大陸曾考慮過以武力迫和促統的策略,將國民黨長期拒和作為對台使用武力的條件之一,但是到1990年代後,已基本將武力限定為防止“台獨”的戰略依託,而非“迫和促統”的捷徑。台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用“特殊國與國關係”描述兩岸關係,追求分裂路線;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以此界定兩岸關係,企圖實現“一中一台”的戰略目標,屬於與大陸立場截然不同的戰略清晰。與此相反,馬英九以“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兩區”界定兩岸關係的現狀,宣示“中華民國主權包括大陸,治權僅及于台澎金馬”,以“不統、不獨”作為處理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施政目標,體現了戰略清晰和戰略模糊的兩面性,即在以“法理一中”規範兩岸關係現狀的立場上是清晰(不管是在戰略還是戰術層面)的,但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目標的認定,又是模糊的。不過,馬英九強調兩岸的價值差異和心理差距,又透露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歷史遺緒,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戰略清晰的意味。

  不過,鑒於台海分治、制度迥異的現實,兩岸在短期內無法達成統一的共識,當務之急處理兩岸“法理一中”和現實分治之間的張力,“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中國政府有關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台灣2300萬同胞在內的全中國13億人民共同決定的政策宣示,意味著在兩岸統一的問題上,中國大陸將充分尊重台灣人民當家做主的意願。由於大多數台灣人民不願意現在就與大陸統一,以統一為內容的談判,將使台灣朝野望而生畏,同時也難免遭到謀求台海不統不“獨”現狀的國際勢力的阻礙。而兩岸若能進行和平對話與協商,從維持現狀與和平共存入手,進而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探討解決台灣方面最為關心的國際空間問題,則有可能緩解雙方敵意,也比較容易得到台灣人民和有關黨派的認同,有利於“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取決於兩岸關係的動態變化,涉及到對兩岸關係現狀的界定和再界定的反復博弈過程。在“九二共識”形成之初,兩岸對於一個中國的原則(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雙方均追求國家統一)和意涵(誰代表中國),採取了求同存異的做法,在一中原則上求同,在一中意涵上存異,實現了戰略清晰和戰術模糊的完美結合。二十年後,兩岸對統一目標的追求(一個中國的強原則),出現分歧,唯對維繫法理一中的框架(一個中國的弱原則)存在共識。而在“誰代表中國”的問題上,雙方至今沒有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