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張京育:兩岸和平協議的特質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3-08-17 00:13:21  


 
  第三、是雙方目前雖然有和平關係,但只是一時的權宜,雙方關係的和平並不穩固,所以不能站在長期和平的基礎上,進行比較深度、廣泛的制度性的合作,雙方的社會階層亦無法推心置腹的來往。一旦簽署一項正式的和平協議,雙方的和平關係就會穩定下來,其他的和平紅利,例如軍備競賽的停止、經濟合作的加強、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社會文化交流的深化等等,就可能接踵而來,雙方關係在質和量上可能有飛躍的進展。

  第四、兩岸關係不僅僅是牽涉到大陸與台灣,兩岸關係的穩定、兩岸關係的動盪、兩岸關係的激化,會影響到周邊的國家,會影響到大國的關係,也影響到亞太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之下,兩岸之間如果能夠簽署和平協議,它不僅僅是保障了一個和平的兩岸,也會對和平的東亞、和平的亞太有一種保障。假如衝突、競爭、對立超過了六十年的台海兩岸,能夠在多年的交流、溝通之後,達成一個和平的協議,對於其他區域性衝突的解決,譬如中東、南北朝鮮,也應該有一種啟示性的作用。

  既然和平協議的目的是以協議的方式來追求和平、鞏固和平,那兩岸之間為什麼沒有和平?引起兩岸衝突的因素究竟是什麼?這些衝突有沒有解決的方法?如果這些衝突可以各自和平的解決,或者這些引起衝突的因素可以克服、消除,那和平自然就會來臨。兩岸之間究竟有一些什麼樣的衝突?在這裡做一個扼要的剖析:

  第一、是歷史,即所謂未完成的內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主要的動力是來自於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同盟會。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24年到1927年之間孫先生領導的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曾經一度合作,國民黨稱之為聯俄容共,目的是要完成北伐,統一中國,爭取外援。共產黨稱之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但在1927年國民黨開始清黨,中共走向武裝鬥爭,便成為內戰。抗日戰爭期間曾經一度組織一個抗日的聯合戰線,但即使是在那段期間,彼此的鬥爭依然持續。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共內戰。1949年中共建政,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北。儘管60多年以來雙方的關係變化多端,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也不過是一場沒有完成的內戰的延續。目前要面對的就是如何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