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組團去金色大廳唱K 文化自信豈能靠“鍍金”

http://www.CRNTT.com   2013-09-27 11:34:13  


 
讀懂金色大廳國人演出的“潛台詞”

  2013年09月27日08:54來源:紅網 作者:徐大發 

  近日網上爆料,今年以來,已有130多個中國文藝團體和個人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舞台,但真正的觀眾卻寥寥無幾。金色大廳成了這些“演員”們的“卡拉OK廳”。(9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

  音樂無國界,國內一些文藝團體和個人去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本是一件好事。一來可以起到彼此交流學習之作用,二來也可展示一下自身音樂的魅力和實力,為弘揚國粹起到很好的作用。任何藝術,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對國人登上金色大廳舞台,本應給以掌聲,但從實質情形來看,這掌聲又拍不起來,讓人感到有些“掉鏈子”。

  近年來,一方面是中國人對在金色大廳“露臉”的熱情更加高漲;一方面卻是中國音樂會上座率普遍不高,部分觀眾對待演出的態度也隨便許多。對這種反常的“奇景”本應該有清醒的認識,遺憾的是仍呈愈演愈烈之勢。

  說白了,許多團體或個人的“獻藝”只是一種注水的“鍍金”之舉,迷信於“世界音樂聖殿”的代名詞,而甘願拋金去好大喜功,有點“錢多人傻”。然而,對一些不知情的國內市場而言,某些音樂人實是企圖買來“廣告”名片的虛榮。

  毋庸置疑,按照商業模式運行的演出場所並非真的藝術殿堂。維也納金色大廳本質只是一座供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們切磋技藝、展示自我的有償活動場所。只要交付場租,無論音樂素養高低,任何人都可享有在金廳彩排並演出的權利。只要花的是自己的錢,只要花得起錢,去異邦的舞台“卡拉OK”一下也未嘗不可,只是別打著“藝術”的旗號自欺欺人。此種花錢買虛榮的做法,對真正的音樂藝術而言,不是提高,簡直是一種玷污和褻瀆。

  從維也納金色大廳成了中國人的“卡拉OK廳”現象既看到了一些國內音樂人的“貶值”和不自信的一面,也看到國外舞台市場“升值”吸金的一面。對此我們要反思:一是音樂團體和音樂人要苦練本領,擺正藝術觀,不能披著功利之心從藝,不靠虛名包裝鍍金。二是在國內不妨打造一個類似維也納金色大廳那樣的藝術殿堂,供真正的音樂人一個升值的權威舞台。三是在國內設置一個鑒證過濾名譽的機構,讓國外花錢鍍金的“音樂藝術家”們無法在國內掛名兜售。若發現,則予以招搖詐騙罪嚴懲,讓金色大廳的中國人“卡拉OK”回歸到一個純正的自娛自樂範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