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台灣學者:繁體字是種文化懷鄉病

http://www.CRNTT.com   2013-11-11 12:26:44  


 
“讀國文基本是為了修學分”

  時代周報:那“國學”呢?國學在台灣的學校教育中又處於怎樣的位置呢?

  李奭學:它真的只有考試上面的作用。

  時代周報:最近有一套台灣的國學教材引入大陸的中學,引起很大的關注。現在大陸人能去台灣自由行,不少人都會講感受到台灣人的彬彬有禮,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孔孟之學很豐,如此之類。這和國學教育有關係嗎?

  李奭學:我覺得這是一個錯誤的印象。當然,台灣在國學方面讀得確實比較多,但你說的那個印象我覺得是個錯誤的印象,只能說台灣社會所使用的中文在很大程度上還保留著1949年以前中文的表達方式。

  近年來兩岸交流很多了,我觀察到,現在有5%-10%的人使用的是大陸式的語言。大陸強調比較通俗的語言,比較粗。我跟大陸人接觸後的感覺是:大陸的語言和台灣的語言差別是非常大的。這有歷史的因素,比如大陸在進行“文化大革命”時,台灣在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國學教育是否那麼重要,見仁見智,有些家庭覺得重要,有些家庭覺得沒什麼,在學校裡面它只是被當作一種升學的工具。像我們讀書時,國文的比重非常大,高到125分,英語才100分,所以國文好的人占很大優勢,但現在沒有這麼重了。現實是如果你要生存,要生活,但又不當國文老師的話,我想對很多人來講,英文可能更重要。

  在台灣,我們那時候有很多人想要出國念書的,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種風氣,至少在十年前還是一種風氣。現在可能要好一點,因為台灣教育已經處於一種完整的狀態,很多人都不大願意出去念書了,反而是我們這邊的教育部門鼓勵學生出去讀書,那百分之六七十的學生都是往英語系國家去的。在這種狀況下,英語當然比國語來得重要。

  即使在台灣本土也是這個樣子,比如我女兒現在在讀藝術史研究所,但可以說我女兒是沾英語口語的光才考進去的:她在美國長大,回台後念的是英文系,她的英語非常順,非常自然。考研究所都有口試,有的所如果用英語跟考官作答是會加分的。就我所知,在所有學生中只有我女兒能從頭到尾用非常流暢的美式英語跟考官對答如流,她筆試只是考過而已,但在口試中占了太大便宜。從這一點上,你就可以看出英語在台灣的作用有多大。

  還比如,有的學校規定,老師若全程用英語授課的話,課時費會增加;若有英文著作出版或英文論文發表,那優勢就更大了。這樣看來,就語言來講,國文是讀書過程中不得不讀的,國學就要看有沒有興趣了。

  現在的國文教育也沒有我們那時那麼強,我上大二國文時,老師給我們上的都是校勘學、版本學。所以過去跟現在,台灣的國學也是很不一樣的。學習主要也看有沒有心,有心的人在看國文或國學的時候,就會記得比較牢,能出口成章。國文在升學的教育裡處於相當重要的地位,但在不升學的時候,它幾乎就沒有地位,儘管你還是要讀國文,但大部分時候只是為了修到學分。

  時代周報:現在台灣是否會有人出來強調國學如何重要,文化必須如此傳承?

  李奭學:社會上當然還是會很重視那些講中文講得非常好的人,能出口成章或下筆成文,能看出中文底子的,但跟英文比起來,差別還是很大的。大陸人會覺得台灣人講話有禮或有內涵,這的確是有歷史因素的。大陸報紙和圖書上的文字都比較通俗,還有一個原因,像馬列全集都是翻譯來的,所以翻譯腔自然存在於大陸的語言中。大陸在推行這種翻譯腔的時候,台灣正在進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那時候在台灣,即使寫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簡體字,也是會被扣分的,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大可能寫簡體字的。我是蠻喜歡寫簡體字的,但只是個人習慣。

  說是崇洋媚外也好,說是實際利益也好,或者說是整個社會風氣,但真的就是這樣的。我們的國文教育是蠻長的,對學生是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我們的課本到現在為止,都還要求中規中矩的中文,就是1949年以前的那種文體,以此來寫作,課本是這樣的,學生又受課本的影響,所以下筆、講話都是傳統中文的那種使用習慣,翻譯腔當然也會有,但我個人的感覺是在台灣比較少一點。

  我在念書時,有很多人講國學很重要,但現在非常有限,聽你問題時我就在想說有誰會出來強調說國學有多重要,因為現在沒多少人強調國學是多重要,也沒有人會講文化是要借著國學傳承下去的。其他層次的教學我不清楚,我是在翻譯研究所教書,學生都是博士,是社會的精英,但不大講國學。

  外來文化是避免不了的。在台灣,且不說英劇、美劇,電視早被日劇和韓劇充斥了,這對台灣文化影響當然很大,而且到一定時候就會被人認為是固有的文化。我們知道很多外來的東西、外來的文化,最後都會本土化,比如佛教,很多人拜,但都不知道自己拜的是印度人而不是中國人,像觀音的坐像已經中國化了,而不是印度佛教裡觀音的形象了。在唐朝,“諫迎佛骨”,就是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衝突的大事件,韓愈認為是外國來的東西,皇帝不可以迎接,但更多人已經接受佛教並認為佛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了,所以韓愈並未成功阻擋外來的文化。那時候衝突還比較嚴重,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嚴重了。文化傳承在任何時候都是跑不掉的,但別的文化過來也是沒辦法抗拒的。18世紀的伏爾泰說過一句話:“任何翻譯的文本對於接受這個文本的國家都是一種暴力。”到了現在,大家不會再認為這是一種暴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