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中全會公報賦予財稅改革關鍵地位

http://www.CRNTT.com   2013-11-15 08:40:07  


  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訊/三中全會塵埃落定,市場出現不同解讀。和訊網發表專欄作者鄧聿文文章認為,三中全會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全會公報雖然對早先熱炒的金融改革著墨不多,對國企也沒提破除壟斷,這可能會讓一些人失望,但是,公報還是有很多亮點的。比如,公報明確提出中國改革的最高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決定成立中央改革協調領導小組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在政府與市場、國有經濟與非公經濟、司法體制、農民產權、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等方面都有新的提法和表述;在改革的方法論上,強調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等。

  文章分析,公報對財政體制改革的表述是,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這段表述在公報的分項改革表述中字數是比較多的,說明財政改革受到了中央的重視。這與財政的功能有關。財政是最能體現國家意圖和目標的一種政策工具。一般來說,財政政策的目標是通過其職能來實現的。中國的財政有兩個基本職能,即收入分配與資源配置。前者是財政本質最直接、最具體的反映,是國家為了實現自己的職能,把財政作為一種分配手段,從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籌集一定數量的物質資料,然後供應安排出去的客觀功能。後者則是在我們目前的體制下財政所特有的職能,也就是國家通過財政對經濟運行中的資源進行直接幹預,影響資源的流向和流量以達到符合意向的資源分布狀況,以彌補市場失靈所造成的資源浪費。

  在這里,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是個新提法,而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則直接與此相呼應,它構成了推進國家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政府,提高國家的治理能力,財稅改革無疑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甚至在很多專家看來,不僅是重點,還是打破中國諸多影響發展和穩定的痼疾的很好的突破口。道理很簡單,政府要幹事,必須以錢為後盾,一個越是雄心勃勃的政府,越要依賴於錢。所謂軍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可支配的收入,現代政府就像美國前階段演繹的那樣,關門了事。

  從中國的情況來看,因為政府處於強勢,對錢的支配權更大,財稅體制改革不但涉及政府和企業以及民眾的分配關係,也涉及到中央和對方的事權和財權配置,還對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打造透明政府關係密切。甚至某種意義上,也是政治改革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