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敬偉:沙龍依然是現實世界衝突的符號

http://www.CRNTT.com   2014-01-14 10:31:29  


 
為數不多的坦率政治家

  事實證明,中東衝突中,天時地利人和未必是決定性因素,實力才是最重要的。以色列最終勝出,靠的就是實力,以及美國的支持。巴勒斯坦人以暴力乃至恐怖的方式予以報復,乃至美國九一一事件的發生還有現在蔓延全球的恐怖主義,其實都或多或少與以巴衝突有直接或間接關係。

  沙龍的大半生都以軍人不計後果的方式,來維護以色列國和猶太人的利益,這造就了他惡魔與英雄並存的外在評價。作為軍人的他不可能換位思考,這是他的悲劇,也是現實世界衝突各方領袖人物的典型特質。正如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一位以色列人的評價:“我從來不認同沙龍的政策和做法,但是,他是以色列僅存的為數不多的坦率政治家,他的信念很清楚,他也一直踐行。”

  的確,沙龍是勇往直前的軍人,也是“坦率政治家”,在2001年當選以色列總理時,他發現政治是複雜的,決策是艱難的,和軍事指揮的高效直接顯然不同。他推行的政策,儘管充滿強硬色彩,但無論強硬派與溫和派,都不會支持他。他開始學會換位思維,開始反思以巴和平的可能性,甚至同意巴勒斯坦有條件建國。這對一位貼滿鷹派標簽的將軍政治家殊為不易,尤其是在他中風的前一年(2005年),沙龍力排眾議,下令以色列單方面從加沙地帶撤出軍隊和定居者。是妥協示好還是其他?這成為一個難解的沙龍之謎……有一點是肯定的,作為熱愛以色列的沙龍而言,他深刻體會到戰爭永遠不可能給以色列帶來和平與穩定。

  為此,沙龍還退出了他參與組建的利庫德集團,自組“前進黨”迎接選舉。可惜壯志未酬,他於2006年中風,永遠失去了再次執政的機會。如果他以新黨重新執政,也許會推展具有沙龍特點的以巴和平進程……誰知道呢?歷史是無法假設的。

  沙龍走了,以巴和平的路線圖依然充滿坎坷。以巴實現真正和平才是對沙龍最好的告慰。沙龍複雜多元的人生經歷,對現實的國際關係的警示在於,無論是何種性質的國際衝突,都應站在對方的立場,以妥協化解戰爭,以退讓求得和平,否則就是兩敗俱傷。

  本文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香港天大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本文觀點不代表署名機構立場)

  来源:联合早报2014年01月14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