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逐漸成形的 “美中德穩定之錨”

http://www.CRNTT.com   2014-02-22 10:05:00  


 
  文章認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結構框架下,全球會否再度爆發金融危機,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主要經濟大國的經濟健康狀況,以及國際金融資本的行為表現。在美國經濟整體而言並未顯著惡化的情勢下,全球即將爆發新的更大層級的金融危機的概率不大。在美元紅利期約剩7年的趨勢判斷下,美國必然通過調動各種力量工具來強化實體經濟。事實上,“再工業化”只是美國力圖恢復實體經濟競爭力的杠杆之一,在夥伴國的支持下,美國按照鍛造國家競爭力的戰略目標構築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TIP)和多邊服務業協議(PSA)為“一體兩翼”的多邊貿易體系,才是美國的戰略高明之處。

  而作為全球經濟三大力量中心之一的歐洲,能否避免經濟基本面進一步惡化,則主要取決於作為穩定之錨的德國能否展現出大國責任感。

  經歷了過去幾年債務危機的折磨之後,歐洲去年整體經濟表現在有所起色。在美歐日三大經濟體中,歐洲的去杠杆化是最為堅決的,債務風險也因此有所緩解。不過,在英法兩大傳統經濟強國下滑明顯,區內產業競爭力不振的背景下,某種程度上歐洲經濟的未來取決於德國。儘管2013年德國經濟總量只有3.6萬億美元,約占美國的22%,中國的38%,但德國的經濟產出質量卻是世界上最高的,擁有全球最為穩健的金融體系與一流的工業體系。德國人對金融業的輕度厭惡以及對製造業的專注與求精,加上國民的勤勉精神與理性思考,是德國傲視歐洲乃至全球的最大資本。

  文章指出,無論西方發達國家再怎麼不樂意,中國遲早會成為全球格局變遷的主導力量。而中國要實現由貿易與製造大國向產業與資本強國的轉變,在全球頂尖層面的分工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並切實維護核心利益,實現民族復興大業,就必須構築“經濟高邊疆”。強大的資本市場、世界級的銀行與保險體系,比肩美元的國際貨幣本位幣,能與紐約、倫敦抗衡的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產業群,應是構築“經濟高邊疆”的戰略目標。只是上述這四大力量體系建設,沒有兩個五年規劃是不可能取得顯著成效的。

  中國在為世界經濟提供主要增長動力的同時,必須通過換血式改革化解系統性經濟風險,盡快完成經濟戰略轉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