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不可簡單以經濟增速論就業

http://www.CRNTT.com   2014-03-20 09:06:37  


 
  促進就業需防三個傾向

  文章表示,一要防止簡單套用經濟增速與就業之間的關係。今年1-2月數據顯示,工業增加值增速5年來最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年來最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2年來最低。可以預計,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很可能低於7.5%。這一增速是不是就一定影響就業呢?不一定。因為中國經濟正處在換擋減速期和轉型升級期,增長與就業之間的關係還不穩定。隨著中國經濟基數不斷增加,不同年份之間的增速含義大不相同。據測算,2013年一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容納就業人數,已經相當於2007年的兩倍。正因為如此,近兩年經濟增速下了一個台階,但就業人數卻連續4年走高。可見還固守上世紀90年代形成的兩者關係的經驗是不妥的。

  就業與GDP增速比不如單位GDP容納就業人數指標更有效。如果用就業和增速比似乎波動很大,但如果扣除2003-2006年集中發展重化工業、2009-2011年刺激政策應對危機等特殊情況,近10年來,億元GDP容納新增就業約230-300人,目前仍相對穩定,從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總體格局看,後者更適合作為合理就業的判斷指標。

  二要防止中央政策執行中打折扣。很多改革比如簡政放權,主要是中央政府推出的改革舉措,而企業直接接觸的基層政府,是否能完全落實中央精神還需觀察。如果將企業登記數增長分為臨時性增長和趨勢性增長,前者可能包含市場在樂觀預期下的衝動因素,後者才是政策見效的證據。因此,如果後續企業註冊數據和就業數據放緩,就可能反映政策落實中存在問題。其他類似政策也一樣,都要防止“歪嘴和尚把好經念歪”的尷尬。

  三是防止就業統計數據失真。目前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是指新就業人數減去因退休、傷亡等自然原因造成的減員人數。理論上,這一指標能夠較好反映全年淨增加的就業崗位數。但是,隨著唯GDP論的淡化,越來越多的聲音轉向了就業,當一個指標成了各界關注重心時,就不能排除其失真的可能性。另外,這一指標無法反應臨時性就業等內部結構,因而難以判斷就業質量的高低。

  深化改革促進高質量就業

  文章認為,經濟增長能夠帶來就業增加是經濟規律,但當前在中國,重要的不是增長,而是靠什麼推動的增長;重要的不是就業簡單增加,而是高質量的就業淨增加。繼續靠增加政府投資和壟斷行業的增長拉動就業不僅是低效的,也是無益的,只有依靠改革激發活力基礎上實現的增長,才是內生的可持續的,也才是民生的根本改善和經濟競爭力的提升。

  持續推進改革帶動增長和就業。當前不應在GDP增速上糾結,而應在社會總體穩定大局下,加快推進“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能力”的改革。政府要進一步簡政放權,實施更加穩定規範的稅費制度,降低企業創設和經營的交易成本。建立健全商品和要素市場體系,除自然壟斷性質的行業和環節都應該打破壟斷,給予民營資本公平競爭的市場地位。改革戶籍和社保等制度,消除人才資源流動障礙,引導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城市創業就業。運用財稅支持、投資引導、政策性金融服務、小額貸款擔保等手段,為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業型企業提供良好經營環境,以創業帶動就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