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京津冀一體化四大猜想

http://www.CRNTT.com   2014-04-16 12:15:58  


 
  可能會叫“首都圈規劃”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有關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當中,將盡快對外公布。

  促使該規劃盡快出爐的,是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指示。今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要求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並要求,抓緊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

  京津冀協同發展由此進入快車道。

  其實,早在2006年,“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就被列為要推出的區域規化第一批試點, “因為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調整,遲遲沒有出台。現在應該可以出來了。”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地區利益互相博弈使得這樣一個統籌性的規劃長期難以出爐;此外,京津冀區域的重要性也是一個原因,“因為首都在這裡,這個區域確實需要一個高標準的、能代表中國發展趨勢和目標方向的規劃,正因為對這個規劃寄予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一直沒有出台。”

  2006年,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樊傑主持了國家發改委委托的“京津冀都市圈區域綜合規劃”研製任務,也參與了正在編制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相關任務。

  樊傑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按照我國過去區域規劃的一般編制方式,都是在編制區域規劃之前,區域所在地的下一級政府先就本區域在區域規劃中的想法、需求和安排,提出一些具體的意見。因此,此次國家發改委在編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之前,北京市政府、天津市政府以及河北省政府都相應地編制了一個自身的規劃,而這三個地方規劃的名稱,均體現了“首都圈”字樣,“比如北京的叫‘北京首都圈XX規劃’,河北的叫‘河北省首都圈XX規劃’,天津的叫‘天津首都圈XX規劃’。”

  據悉,正在進行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是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組織國土部、住建部等相關部委人士,在京津冀三地編制的規劃基礎上,進行研討、修改;除此之外,業內權威專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當於部委、地方和專家的意見整合,最後構成了整個首都經濟圈的規劃。規劃同時還會考慮公眾對區域規劃的想法,在編制過程中還會徵求公眾的意見。”樊傑說。

  每一個國家規劃,因類型不同,其工作步驟也有不同的形式,“有的是區域所在地的下一級政府‘上報’;有的是國家發改委牽頭,下一級政府帶著自己的規劃組成一個大的編寫組,就直接參與了。尤其是京津冀區域因為離得近,有可能大家都坐在一起了,以便隨時溝通,共同編制完成國家總體的規劃區域。”樊傑說,“按照規定,在國家規劃沒有出台之前,各省份的規劃方案都不能擅自出台。”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到底會以什麼名稱呈現,目前不得而知。據知情人士透露,如果不出意外,可能會叫“首都圈規劃”。

  這和國家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楊開忠教授的觀點不謀而合。“我不強調叫‘首都經濟圈’,因為這已經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還有社會、文化等其他方面,‘首都圈’的叫法更有利於首都圈內各地的均衡發展。”

  除此之外,多年來,關於“首都經濟圈”的空間範圍界定,也是各界爭議的焦點。

  “2+5”(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承德)、“2+7”(北京、天津+河北廊坊、秦皇島等7市)、“2+8”(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廊坊等8市)、“2+11”(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廊坊等11市)等多個方案,確實讓學界熱鬧了一番。

  樊傑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次編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時,究竟應該包括哪些地方,圍繞這個事情討論了很長時間,一直難以確定。“現在就是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一省兩市的全部範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