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關注糧食安全的四個不同層面

http://www.CRNTT.com   2014-04-22 10:57:36  


 
  加強資源層面的糧食安全。現實中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對資源層面糧食安全施加了負面影響。傳統農業追求的是產量最大化。主要有三種做法,一是全面耕作,把能產糧食的地都開墾出來;二是充分耕作,在能種糧食的季節都進行生產;三是精耕細作,把土地生產力都挖掘出來。然而,適宜農業利用的空間是有限的,片面追求糧食產量去開墾邊際土地和提高複種指數,必然造成糧食生產在水熱條件匹配性較差的地方和季節進行,並導致遠距離調水和抽取深層地下水等情形。耕地的自然肥力是有限的,片面追求產量最大化,就不得不多施化肥、農藥來滿足作物的肥力和健康需求,由此導致耕地、水體污染和土壤中營養物質減少等一系列問題。倘若產品層面的糧食安全要以地下水位下降、水體和耕地污染、土壤營養物質減少為代價,糧食安全維持的時間越長,資源遭受的壓力就越大。所以,我們要放棄凡是能種糧食的土地都要開墾出來、凡是能種糧食的季節就要種植的傳統觀念,要改變把有利於維持土壤肥力的休耕扭曲為撂荒的說法。

  文章認為,從長遠看,糧食生產能力要比糧食產量更重要。當它們有衝突時,只有在溫飽尚未解決階段可以強調生產潛力開發,超越溫飽階段後,要從糧食生產潛力開發轉向糧食生產能力保護,不必為了糧食產量而加大資源壓力。糧食供給不足部分可以通過進口來解決。這種做法的實質是購買國外當年農地和水資源的使用權。

  加強生態層面的糧食安全。生態系統的承載力和環境的自淨能力都是有限的。倘若化肥、農藥、地膜等造成的土壤污染、水體污染不斷加重,遭受其影響的生態系統總有一天將無法繼續成為人類的栖息地。如果適宜人類栖息的生態系統占生物圈的份額不斷降低,人類生存發展的外部環境就會變得越來越差。這種結果決不會因為不觀察或觀察不清楚而改變。可持續的糧食安全,是有資源保障和生態保障的糧食安全。因此,我們不能只關注易觀察到的產品層面的糧食安全,忽略不易觀察到的生態層面的糧食安全。相比較而言,產品層面的糧食安全可以借助於兩個市場來解決,資源層面的糧食安全可以借助於兩種資源來解決,而生態層面的糧食安全必須依靠自己來解決。所以,生態層面的糧食安全是更重要的糧食安全,也是各級政府必須履行的更為重要的責任。

  文章指出,應加強消費層面的糧食安全。糧食安全還同消費有關。中國糧食消費中存在四個問題:一是自然損耗大。每年因遺撒、黴變、蟲鼠害等因素造成的糧食損失高達250億公斤,農民儲糧損失175億公斤。二是加工損耗大。2011年全國稻穀產量20078萬噸,由於加工精度過高,實際生產12015萬噸大米,少產出195億公斤大米,小麥的情況也一樣。三是變性損耗大。中國玉米深加工的總體產能穩定在7750萬噸左右,相當於國內玉米產量的47%。深加工不僅把玉米變性為非糧食,還把玉米中的一些營養物變性為污染物,由此產生的高濃度有機廢水污染又成為環境治理的重要任務。四是消費損耗大。現在不僅賓館、工廠、學校、機構中的食堂里糧食消費損耗大,家庭里的糧食消費損耗也較大。

  假如相關措施都落實到位,全國可以減少糧食損耗835億公斤,加上嚴格控制糧食變性加工措施,一年可以減少1200億公斤的糧食消費。這樣,中國的糧食安全就一定會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