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韓國“恥感文化”照出中國問題 | |
http://www.CRNTT.com 2014-04-30 11:18:02 |
“恥感文化”的缺失,讓中國很多公共事件的處理,衍生出了一套非常有“特色”的模式。正如一些網友評論所說,如果中國發生與“歲月號”類似的沉船事件,很可能的結果是,媒體報道和網絡討論被限制,官媒用“情緒穩定”形容家屬狀態,事故責任被推卸給“臨時工”,或許最後還會開一個表彰救援的“慶功會”;在整個事件處理過程中,既不會有政府部門公開致歉,也不會有官員辭職。 這些網言網語雖有幾分戲謔意味,但從以往的案例來看,“喪事喜辦”並非沒有可能。退一步說,即使在某些重大事件中,因輿論壓力過大或懾於上級領導批示,對個別官員進行了問責,最後通常的做法可能是將問責當作保護官員的手段,等風頭一過便在別的崗位低調“複出”。從屢次被曝光的官員卸責和“保護式問責”可以看出,“恥感文化”普遍缺失,已成為中國官場的一種體制性弊病。 在維護社會價值觀和倫理秩序方面,“恥感文化”是法律之外的一股重要力量。官員“知恥”是社會責任意識的集中體現,它源於對選民和良知的敬畏,最終也有助於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不過,鑒於中國政治的具體現實,要將“恥感文化”植入官員言行舉止之中,僅有道德倡導恐怕難以實現。讓“知恥”成為一種傳統,讓官員時時經受良知的拷問,離不開健全監督機制和問責制度的倒逼。 |
【 第1頁 第2頁 】 |